觀察追蹤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提出「共同富裕」、「三次分配」等觀點,引發大陸富豪圈的捐款潮,也令外界認為官方政策具有強烈針對性。大陸中央財經辦副主任韓文秀26日指出,所謂「共同富裕」是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以先富帶後富,不搞「殺富濟貧」。

編者按: 爭取BNT疫苗來台一波三折,指揮中心終於於本月 25 日發布新聞稿,宣布台灣成功爭取到 BNT 疫苗,但外界不免質疑,指揮中心過去是否有因為 BNT 疫苗的外盒寫有「復必泰」與簡體字等問題,沒能與新加坡或其他國家即時爭取疫苗。

由聯準會(Fed)舉辦的全球央行年會周四於傑克森霍爾登場,年會主題為「不均衡經濟的總經政策」,市場關注的焦點則擺在量化寬鬆(QE)退場規畫。華爾街投行高盛預估,Fed將於11月正式宣布啟動縮減購債,每次例會減債幅度為150億美元。

德國廿六日舉行大選,將結束長達十六年的總理梅克爾時代,但德國總理並非直接民選產生,而是在政府組成之後,再由聯邦議會投票選出,且這次選舉料將產生最大黨得票率也只有兩成多的分裂國會,影響新政府組成。以下是德國選後可能發生的狀況。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正式批准美國藥廠輝瑞(Pfizer)和德國生技公司 BioNTech 合作的新冠疫苗取得藥證許可,因此國內已有保瑞藥業表態,也讓市場關心曾經取得有條件授權的東洋,是否有意願會再次引進 BNT 疫苗。

專欄作家丁學文於《經濟日報》撰文指出,《經濟學人》在Bagehot專欄最後一段說的最為傳神:希望新一代的政治人物能夠為全球政治帶來一絲的嚴肅和和解。愛國精神已經變成暗室交易的一環。 政治人物的世界觀僅限於智庫和研究室之中。西方世界仍然被一群將政治視為一種遊戲而不是攸關生死的人們所掌控。他們更在乎的是選舉的成敗以及政治的操作,而不是政策結果的對錯。愛國精神將繼續被這群從未見過軍事行動的政治人物所不屑。

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於《經濟日報》撰文指出,在疫情突然失控下,美國經濟成長已放緩,連帶也會影響全球經濟成長動能。拜登未來在國內必需迅速控制疫情,並有效抑制通貨膨脹,美國經濟才有可能反轉。但是美國疫情惡化已將近兩個月,確診人數已達3,700萬,未來若無法控制疫情必然會拖累經濟。而根據美國過去的選舉歷史,經濟活絡未必確保執政黨勝出,但在經濟低迷下,執政黨必然會敗選;所以2022年的期中選舉,對於民主黨將會是一大考驗。

編者按: 國產高端疫苗23日開放施打,除了有許多公眾人物力挺外,總統蔡英文更是在第一時間接種,不過截至25日為止,短短3天就傳出4起接種後死亡案例,引起民眾疑慮,甚至有退打潮產生,國民黨也呼籲中央應盡快停止施打,確保民眾安全。對此,專家建議指揮中心成立專家小組,針對死亡原因盡速查明,才能安定民心;而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列出5大原則,呼籲民眾以科學方法解讀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