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環境部長彭啟明24日首度提出美國《關稅》政策對淨零推動有三大衝擊影響,企業受關稅影響對減碳投資觀望。他說,卓揆已指示要對企業「堅定又溫暖」,政府定錨淨零目標不會改變,但針對首波課碳稅對象280家企業,若提自主減量計畫,會列入綠色金融3.0投融資協助對象,俟關稅90天緩衝期結束,還會盤點是否需額外補助,也會針對280家企業進行個別輔導。

在川普掀起的各式風暴中、在關稅戰的槍林彈雨下,歐洲最大經濟體、全球僅第三大經濟體、與美貿易連續33年存在順差的德國,居然幾乎沒有存在感。準確地說,在這期間,德國甚至沒有正式政府的存在。

行政院會拍板「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主軸為支持產業、安定就業、照顧民生、強化韌性。行政院長卓榮泰說,整體預算規模達4100億元,包括國土安全韌性1500億元、經濟支持方案930億元,關懷弱勢共1670億元,特別預算將全數移用過去的年度歲計賸餘支應,盼立法院支持並加速審議。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和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週三再次就結束烏克蘭三年戰爭的努力發生衝突,美國領導人指責澤連斯基拒絕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佔領。川普的副總統 JD 萬斯表示,現在是俄羅斯和烏克蘭要么同意美國的和平提議,「要么美國放棄這一進程」的時候了,這與川普上週的警告如出一轍。

哈佛大學週一正式對美國川普政府提起訴訟,爭點圍繞聯邦補助與學術自主,先前,川普政府凍結哈佛大學22億美元(約台幣710億元)研究經費,使雙方衝突進一步白熱化。

中美關稅戰戰火延燒,除了衝擊全球經濟增長,包括國際貨幣基金(IMF)等多家機構更提出警告,中國的通縮壓力恐將因此加劇,預估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恐降為0%,遠低於全年2%左右的目標。

華爾街日報最新報導,白宮考慮大減對中國關稅以緩和貿易戰,報導引述白宮高級官員表示,美對中關稅可能降至約50%~65%。知情人士說,華府還考慮採取分級徵稅方法:對美國認為不構成國家安全威脅的商品徵收35%的關稅,對美國國家利益具有戰略意義的商品徵收至少100%的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正迅速讓美國變成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租稅天堂。人們只要注意到美國財政部肩負起退出透明化體制的使命、拒絕揭露企業所有人的真實身分、退出聯合國國際租稅合作架構會議、拒絕執行海外反腐敗法,以及對加密貨幣大舉鬆綁,便能了然於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