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行政院日前公布紓困4.0方案,多數新創事業被排除在外,創投公會理事長邱德成今天表示,新創事業未被認列於受疫情衝擊的商業服務業,再加上新創事業具「尚無營收」的特殊性,將被排除於本次紓困方案,政府應在疫情嚴峻下提出適用於新創的紓困補助及貸款方案,積極維繫新創事業的發展與競爭力。

《日經》報導,亞洲科技總編山田周平指出:中國的華為技術正在維持半導體的自主開發。由於美國加強制裁而失去了半導體晶片的代工廠商,但華為並未推進開發子公司裁員,而是仍維持業務,顯示出對因中美摩擦而作為戰略物資再次受關注的半導體的執著。

中國在AI、半導體等科技產業上發展進程已讓美歐決定組成技術聯盟予以抗衡,正出訪歐洲的美國總統拜登擬下周與歐盟共同宣布該計畫,在半導體、量子科技等項目上合作,捍衛全球科技的領導權。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暨台大經濟系名譽教授於《工商時報》撰文指出,去(2020) 年疫情困擾美國,各項表現荒腔走板。最近的方方面面逐漸回穩,最壞的景況已經過去,甚至逐漸遠離。未來拜登的政策要「重建美好未來 (Build Back Better)」值得關注。

編按:美國和世界各地的物價都在上漲,引發了越來越多的警告:如果這波通貨膨脹持續下去,可能會威脅到全球經濟。中國當局試圖以人民幣阻升、金融監管及嚴查違法漲價應對通膨蔓延。切實做好價格預測預警工作,進一步了解相關市場主體經營情況,查清違法違規漲價線索。並配合相關部門加強期現貨市場聯動監管,規範價格行為,維護市場正常秩序。

G7財長會議達成一致意見。企業所得稅在全球應該被設定15%的最低稅率,為利潤豐厚的大型跨國企業劃定最基本的稅務底線。這一協議掀開了全球化稅務協作與跨國博弈的新篇章,「避稅天堂」面臨考驗。

編按:七大工業國集團(G7)財長5日支持美國的提議,同意將全球性最低企業稅率定為15%,邁出歷史性的一步。資誠(PwC)進一步指出,此協議,承諾推動OECD所建議的全球數位課稅方案(方針一)及全球最低稅負制(方針二)。

高端疫苗新冠疫苗二期臨床解盲在即,食藥署今(10)日公布國產新冠肺炎疫苗緊急使用授權審查標準,其中療效評估標準,將以免疫橋接(immuno-bridging)方式,採用免疫原性(中和抗體)作為替代療效指標,要求國產疫苗第二期臨床試驗所得中和抗體效價必須證明不劣於AZ疫苗。不過,國際間目前還無人採用免疫橋接來核准EUA,台灣可能成為第一個這麼做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