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台灣碳權交易所預計今年中完成設立登記,二八七家企業集團可望成為碳權交易先行者。
媒體報導徵收碳費恐提高 建築 成本, 環保署 今天表示,建築業並非初期碳費徵收對象,碳費是經濟手段,而非財政工具,目的是為促進實質減量,而非關注徵收金額甚至造成成本轉嫁。
歐洲議會18日一連批准了數項重大氣候政策,為達成歐盟減碳目標鋪路。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內政委員會今(20日)初審通過內政部及所屬機關組改草案,多數條文均以政院版草案通過,但仍有部分條文未取得共識,交付黨團協商。
總統蔡英文19日出席台灣美國商會舉辦的謝年飯,致詞時強調,碳金融是達成能源供應穩定和多樣性目標的關鍵,證交所、國發基金與環保署合作,研議成立「碳交易平台」,此平台建立有助與國際合作,達成減碳的目標。
為了2050年淨零排放,響應世界地球日, 環保 署發布淨零綠生活行動指引,提供民眾淨零綠生活的作法,以投資我們的地球,並求共同實踐,藉由生活轉型,積少成多,聚沙成塔,減少碳排並轉動產業的改變。
綠盟今舉辦「台灣如何邁向淨零轉型論壇—Team Taiwan 怎麼走?」論壇,專家及環團多認為應說清楚碳費價格並逐年調漲、取消優惠費率,若要維持優惠費率,就應有高碳費。
連日 高溫 ,加上民營電廠故障破管的突發事件,再生能源發電表現不如預期,備轉容量率差點跌到代表「供電警戒」的橘燈,迫使 台電 十八日啟動今年第二次需量競價措施,但台電表示,鋒面到來氣溫降低,預估下周用電負載也不會高於本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