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所成立 287家排碳大戶優先

台灣碳權交易所預計今年中完成設立登記,二八七家企業集團可望成為碳權交易先行者。知情人士指出,第一階段將會優先開放一年碳排量達二點五萬噸的二八七家企業集團進入碳權交易所的交易平台進行碳權交易,其他企業集團應會再分成第二、第三階段開放。

對碳權交易有研究的資深業界人士指出,政府成立碳權交易所的目標,就是為了加快國內企業減碳的腳步,因此當然會開放碳排量最大的企業集團進場交易,從大的開始做起來提供減碳誘因,所以碳排量超過二點五萬噸的企業會優先開放,接下來可能分批開放一年碳排量兩萬噸、一萬噸的企業集團也能透過交易平台進行碳交易。

除了以碳排量的多寡作為分批開放的主要依據外,環保署與金管會也將再訂定細部規則。相關人士指出,目前在立法院待審的「氣候變遷因應法」子法,是決定各類別產業如何分階段給予不同的碳排管理,以及允許其進入碳權交易平台交易,和相關交易限額的關鍵法案,包括該公司的產值,其營收量及獲利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重、公司市占率等都會成為評比指標。

碳交所目前表定的上路時程,是在今年九月,據悉,有三大關於交易表的問題必須事先釐清,包括如何進行交易移轉?如何進行拍賣交易?各種條例與交易期限如何訂定?

舉例來說,金管會上周表示,現在政府在「總量額度管制法」與「減量額度交易」兩種方式,已傾向選擇後者來作為碳權交易所進行碳權交易的模式,據悉,相關部門現在研議的重點之一,就是所謂的「減量額度」如何設定,尤其不能用碳權來抵掉所有的排放量,否則就喪失了用減量額度法來鼓勵減碳排的精神,估計可用碳權抵掉其排放量的額度,最大不會超過百分之五十。

除了碳權交易,專家也說,碳稅費的規定必須同步上路,否則只有碳權交易上路,碳稅費卻遲遲沒有上路,成效將大打折扣。對於碳費標準,據了解,現在各方較有共識的,應是一噸五百元上下的水準,相較於兩年前各界的討論大約還在一百、兩百元左右,目前水準已大幅拉高。

相關新聞

總統當選人 賴清德 即將在5月20日就職,新 內閣 人事先後陸續已公布5波,賴清德今天親自公布國安首長人事布局,率領準國防部長顧立雄、...
缺電危機引發社會關注,繼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日前呼籲「 核能 不是人類公敵」, 國民黨 立委與學者專家昨天宣布,將推動「核子反應器設施延役條例...
當沖降稅的第二次延長將於年底到期,第三次延長的呼聲已起,甚至有單位鼓吹當沖降稅的「常態化」、永久釋出租稅優惠,從此沒有到期煩惱。...
 兩岸開放觀光出現轉機,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稍早於「馬習二會」上釋出恢復兩岸旅遊交流善意後,大陸國台辦24日指出,陸方將採取積極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