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業憂徵碳費墊高成本 環保署:非初期徵收對象

媒體報導徵收碳費恐提高建築成本,環保署今天表示,建築業並非初期碳費徵收對象,碳費是經濟手段,而非財政工具,目的是為促進實質減量,而非關注徵收金額甚至造成成本轉嫁。

媒體報導不動產開發業者指建築成本高,加上未來徵收碳費,營業成本將再提高。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碳費徵收仍在規劃中,初期規劃徵收對象為年排放量達2.5萬噸以上的電力業與製造業,且被徵收對象可提出自主減量計畫適用優惠費率。

環保署規劃碳費徵收以分階段、先大後小方式逐步推動實施,建築業並非初期碳費徵收對象。

環保署表示,碳費徵收對象與費率將依氣候變遷因應法第28條規定,針對國家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及各期階段管制目標,分階段對排放溫室氣體排放源徵收碳費,而且訂定的費率須經審議委員會來審議,環保署亦將與各界充分溝通討論。

環保署提到,排放量大的製造業,若轉換低碳燃料、採行負排放技術、提升能源效率、使用再生能源或製程改善等溫室氣體減量措施,能有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並達指定目標者,得提出自主減量計畫申請核定優惠費率,提供誘因鼓勵徵收對象積極減量。

環保署指出,氣候法於今年2月15日公布實施,目前正就碳費徵收費率及對象進行研議中,預定在下半年端出腹案與各界討論,碳費徵收的金額則將由審議會於明年上半年討論後決定。

環保署強調,碳費是經濟手段,而非財政工具,目的是為促進實質減量,而非關注徵收金額甚至造成成本轉嫁;至於各界所關切相關衝擊將會整體審慎評估,同時考量國內產業營運情形,提供足夠減量誘因,促進產業低碳轉型,達成減量目標。

相關新聞

行政院會20日拍板院版「 財政收支劃分法 」修正草案。根據財政部簡報,院版 財劃法 中,中央對挹注地方上看1兆2002億元,再創新高;...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國民黨主席鄭麗文、民眾黨主席黃國昌19日下午舉行「以行動顧台灣—主席高峰會談」,定調 藍白合 作。鄭麗文宣示,藍加白無疑是台灣主流最新民意...
 前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目前擔任深科技創投Playground Global的合夥人,本周帶著7家新創一起來台參加活動,針對台灣的挑戰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