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意在再度展現西方國家團結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今天即將結束3天議程,與會領袖將力挺新的保育及減碳目標,以遏止氣候變遷,並敲定其他數項議題的聯合行動。
去年沒有颱風,今年(2021)梅雨遲到,水庫見底,除了等待降雨,也要把握機會清淤。台灣地狹人稠,要再蓋新水庫很困難,如何讓現有水庫用久一點,雨季時能多裝一點水?
歐盟和美國領導人預定15日在布魯塞爾(Brussels)舉行高峰會,根據一份為峰會準備的聲明草案,歐美領袖將承諾深化合作,共同對抗氣候變遷
據世界氣象組織最新報告,未來5年內有機會刷新最高溫紀錄。學者認為,報告中氣溫上升趨勢與國內研究一致,但台灣降雨受梅雨、颱風等影響,空間與時間變化很大,降雨預測的不確定性較高。
基隆正濱漁港運用社區、NGO及與大學合作,以有限的經費共同改造舊漁港,創造了基隆的新亮點。
大陸官方9日介紹一系列措施,包括推廣低碳交通裝備、推進基礎設施綠色低碳化建設改造、加快發展智能交通等。
台灣今年遇上史上最嚴重乾旱,中部分區供水長達2個月,是有史以來最久的限水措施。有限的水資源如何互相支援,同島一命,端看調水對策。
路透社報導,氣候變遷影響越來越明顯,美國各大城市陸續啟動極端天氣因應計畫。土桑聘請一位森林專家,邁阿密任命一名高溫專家,洛杉磯則增設一名氣候緊急動員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