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編按:據《聯合報》綜合外電報導,疫情復發又值乾旱、缺電之際,加劇經濟不確定性,導致台股大跌。此外,美歐日等國紛紛對半導體供應鏈的戰略性質提高警惕,尋求增加國內生產,台灣因為占據尖端晶片市場主導地位而獲得的地緣政治影響力,可能勢微。

美國兩個最大公立學校學區,紐約市和洛杉磯,今天雙雙宣布徹底重新開放學校的計畫。美國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趨緩,接種疫苗比例漸高,家長們在全國掀起復課的呼聲。

彭博資訊報導,在台灣晶片製造業者正努力填補全球半導體供貨短缺之際,台灣正受到再次竄升的新冠病毒疫情,以及長達一年的乾旱衝擊農業、企業和能源等兩大壓力夾擊。在政府努力遏制疫情的同時,水、電雙缺的緊張情勢凸顯出台灣面臨氣候變遷的脆弱性所衍生的長期挑戰。

世界各國都在面對人口增長停滯、出生率暴跌的問題,這種如雪崩一般的人口趨勢,死亡多於出生——正在擴大和加劇。有一些國家的人口在增長,尤其在非洲,但世界大部分國家的出生率幾乎都呈下降趨勢。人口學家預測到本世紀進入後50年或更早的時候,全球人口將首次進入持續下降的趨勢。

建立全球最低公司稅的努力是拜登總統的當務之急,它不僅是全球經濟學家的話題。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上海總部調查研究部主任呂進中近期表示,中國作為全球重要的大宗商品消費國,國際市場價格的輸入性影響不可避免,建議堅持穩健貨幣政策,注重進出口平衡,增強匯率彈性,人民幣適當升值,抵禦輸入性效應。

編按:《中國時報》整理外電報導指出,聯準會可能低估通膨風險,聯準會主席鮑爾和其他主要決策官員使用「暫時」(transitory)一詞來形容升高的通膨壓力,重申美國央行對通膨前景的樂觀看法,,越來越多經濟學家和重量級產業人士向聯準會喊話,該是時候正視通膨威脅了。

歐盟峰會廿四日在布魯塞爾登場,除疫情與英國脫歐問題外,各國領袖將討論如何在二○三○年前達成減碳百分之五十五的目標,但有關徵收碳關稅的討論,恐讓西歐國家與碳排量較高的東南歐窮國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