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今(2022)年2月底,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即將發布第二工作組報告,彙整氣候變遷影響與調適的最新研究。這份厚重的科學報告,是近8年科學界對全球氣候風險的評估與應對策略。

綜合媒體報導,普亭對烏克蘭發動了全面的軍事入侵,並要求烏克蘭軍隊放下武器。這可能是自二戰以來歐洲發生的最大的衝突。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記者表示,據烏克蘭內政部長說法,全國各地已有數百人傷亡。從現場直播畫面可看到離開首都基輔的對外交通壅塞,出現逃命潮。

台灣大學政治系莫內講座教授、歐洲科學暨藝術學院院士蘇宏達撰文分析俄烏衝突下「普亭的謀略和俄羅斯的宿命」,他表示,普亭要的結果,可能就是烏東二省宣布獨立並公開請求莫斯科承認和支援,與2008年俄軍入侵喬治亞北方二省模式如出一轍。

美國、歐盟、英國、加拿大、德國宣布對俄羅斯有限度的制裁措施,並暗示如果俄羅斯總統普亭不改變路線以降低烏克蘭緊張情勢,則西方盟國將進一步制裁。

因應碳關稅及國際對供應鏈要求,全台估計十九萬家企業需要「碳盤查」。

趨勢論壇創辦人吳介聲撰文分析烏克蘭開戰,中共不得不面對的尷尬與焦慮,對中共而言,烏克蘭局勢惡化,深耕多年的烏克蘭利益與戰略價值化為「烏有」,這絕非中共當局所樂見,中共不僅尷尬指數驟升,恐怕更焦急如熱鍋上的螞蟻。

編者按: 新冠疫情重創全球下,貧富差距更加擴大,要追求社會正義顯得越發困難;特別在東亞國家,對於學歷與職業上的追求,無疑是雪上加霜。逢甲大學特聘教授侯勝宗,藉由哈佛大學桑德爾教授所出版的《成功的反思》,思考在疫情期間,哪些職業缺一不可?進而點出何謂整體社會應重塑的價值。

編者按: 網路發達的今天,虛擬社交已成日常,但也衍伸出不少現象,近年來「社群恐慌」問題(Fear of Missing Out,FoMO),在青少年族中發酵,有高達9成的人曾有任一項社群恐慌狀況。兒福聯盟針對此現象,於22日舉行臺灣兒少網路社交行為暨社群恐慌現象調查發表記者會,揭露新興社群平台對兒少的影響。在社群媒體的侵蝕下,下一代是否有辦法維持身心平衡,值得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