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正式向烏克蘭開戰:中共不得不面對的尷尬與焦慮

趨勢論壇創辦人吳介聲撰文分析烏克蘭開戰,中共不得不面對的尷尬與焦慮,對中共而言,烏克蘭局勢惡化,深耕多年的烏克蘭利益與戰略價值化為「烏有」,這絕非中共當局所樂見,中共不僅尷尬指數驟升,恐怕更焦急如熱鍋上的螞蟻。

俄羅斯正式進軍烏克蘭,要求政府軍放下武器回家,基輔等主要城市紛紛傳出爆炸攻擊事件,迅即招致歐美多國譴責與宣布加強制裁,國際局勢轉瞬巨變,中共卻在尷尬情境中愈陷愈深。

俄羅斯於烏克蘭邊境陳兵佈陣十多萬大軍約達三個月,美國與北約歐盟警告種種跡象顯示俄羅斯將入侵烏克蘭。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多次否認,反指歐美危言聳聽,企圖醞釀戰爭情境。

俄羅斯於2月21日承認烏克蘭東部兩個親俄分離區域頓內茨克人民共和國(Donetsk People's Republic)以及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Lugansk People's Republic),並以「維和」為由,於凌晨運兵長驅直入,次(22)日宣布與兩共和國建交。歐美多國以及聯合國譴責俄羅斯非法入侵烏克蘭,紛紛宣布制裁俄羅斯。

王毅曾經表示維護烏克蘭主權

對此局勢,中國駐聯合國大使張軍在聯合國安理會緊急會議上呼籲各方克制,並未譴責俄羅斯,卻也未力挺俄羅斯,顯得相當尷尬。

此前,中國外交部長王毅2月19日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就俄烏危機表態,強調各國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都應當得到尊重和維護,因為「這是國際關係基本準則,體現聯合國憲章宗旨,也是中方一貫秉持的原則立場」、「對烏克蘭也不例外」。

俄羅斯進軍不久之前,普丁於2月4日冬奧開幕期間訪問中國,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北京釣魚台賓館舉行會談後,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新時代國際關係和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聯合聲明》(簡稱《中俄聯合聲明》),重申中俄兩國友誼長存,中共首次明確反對「北約東擴」。

在這份冗長的《中俄聯合聲明》中,中俄兩國表明「兩國友好沒有止境,合作沒有禁區」。然而中俄之間並沒有正式的軍事聯盟關係。

在此俄羅斯對烏克蘭極限施壓的緊張時刻,中俄兩國的聲明宣示,很容易讓世人忽略中烏兩國深耕多年的親密夥伴關係。烏克蘭被俄羅斯硬騎在頭上羞辱威脅的同時,彷彿被「親密夥伴」中共打了一巴掌。

烏克蘭對中共重要性不容忽視

對中共而言,烏克蘭的實質重要性不容忽視,反而與俄羅斯存在長期複雜利益糾葛與恩怨心結,中俄兩國關係脆弱、表裡不一,俄烏危機使得中共兩面不是人,處境極為尷尬。

日前《華爾街日報》分析,烏克蘭是最早響應習近平「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之一,是中國藉由「一帶一路」通往歐洲的重要門戶;中國是烏克蘭最大貿易夥伴,多年來中國企業在烏克蘭投資不下數十億美元,中國也必須從烏克蘭大量進口食用油、機械、糧食等產品。

近年中國為擺脫美國與澳洲等國糧食與能源之深度倚賴,與有「歐洲糧倉」美譽的烏克蘭持續加強合作夥伴關係。《日經亞洲》報導烏克蘭的玉米有三成出口到中國,倘若發生戰事,中國恐怕不得不低頭回去再向美國增購玉米等糧食。

此外,烏克蘭不僅是中國主要糧食供應國,長期以來更是軍武科技工業與產品設備重要來源。許多研究指出,烏克蘭是協助中共軍事現代化以及軍事合作的主要國家,包括遼寧號航空母艦、氣墊船、船用跟航空引擎、雷達設備、飛彈科技等軍武,大多來自烏克蘭,烏克蘭主要軍工企業集團還差點被中共國企併購,在前美國總統川普阻止下未能成局。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在日前《中俄聯合聲明》發表後曾經公開表示,如果中國支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中國一定會承受「不可避免的巨大代價」。

此外,美國智庫馬歇爾基金會亞洲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在美國《外交政策》也指出「美國和歐洲不能允許中國支持俄羅斯而不付出代價」。英國國防智庫皇家聯合三軍研究所(RUSI)資深研究員阿諾德(Aaron Arnold)2月17日也曾在《外交政策》建議,如果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就應該制裁中國,讓俄羅斯明白西方國家能夠破壞俄羅斯的北京經濟生命線。

對中共而言,烏克蘭局勢惡化,深耕多年的烏克蘭利益與戰略價值化為「烏有」,急凍的中歐關係難以回天,對美關係也更為棘手,俄羅斯也更不可靠,這絕非深為內憂外患所困的習近平以及中共當局所樂見,中共不僅尷尬指數驟升,恐怕更焦急如熱鍋上的螞蟻。

中共這巴掌卻打得小心翼翼,顯然並不支持俄羅斯拿烏克蘭開刀。2月14日,中國似乎顧慮歐美多國壓力,由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回應表示烏克蘭問題要回到公認的基礎政治文件《新明斯克協議》,各方應透過對話談判,以解決烏克蘭危機。15日汪文斌暗指美國「渲染炒作戰爭不是負責任行為,制裁施壓也無助於局勢緩和,鼓吹集團對抗更是重走冷戰老路」,重申中方立場一貫是要回到《新明斯克協議》原點上。

2月16日習近平首次對烏克蘭局勢表達看法,當天下午與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通電指出,各方應該堅持「政治解決」大方向,透過對話協商解決烏克蘭問題。當天汪文斌回應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呼籲中國應該譴責俄羅斯,表示有關各方應停止發表加劇局勢緊張言論。

隨後於2月17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重申要落實《新明斯克協議》,19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以視訊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重申,烏克蘭問題應儘快回到《新明斯克協議》原點。22日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烏克蘭局勢緊急會議,張軍在再度呼籲和平解決爭端。

如今普丁決定進軍烏克蘭,顯然是無視習近平「政治解決」、回到《新明斯克協議》之喊話。

相關新聞

經濟部表示,修法明定建築物屋頂設置太陽光電,是呼應國際發展趨勢,規範新建、增建或改建的建築物應設置一定裝置容量以上的太陽光電發電設備,...
台灣再過2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國人平均餘命從1995年健保開辦以來的74.95歲,成長至2021年的80.86歲,落後日韓2歲以上,同時,...
台灣即將進入「零家庭照顧者」時代,政策卻跟不上人口老化,中重度失能者無法從 長照 2.0得到完整服務,導致照顧悲劇頻傳。呼籲國家負起責任,...
中高齡者及高齡者促進法於2020年正式上路,並明定不得年齡歧視,但如就業保險法設定高齡者不得投保,有專家認為,不只要修正就業保險法年齡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