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這幾年電的Ecosystem成功的關鍵,還是要回到天時、地利、人和這三件事情,只要匹配成功就會看到一大公司、大產業產生。從時間軸,每十年就有一代的標準,但經驗告訴我,文化、習慣的養成要二十年一代,所以技術發展跟使用者被教育的使用習慣,有落差。一般認為「雙數」代比較成功、「單數」代比較不會成功,原因在此,通常是技術跟使用的文化習慣沒有匹配。

打造電信產業生態系的成功關鍵,歸納成六點,第一、政府積極的政策支持:電信產業是特許行業,5G、6G投資很大,政府的政策支持非常重要。第二、完善的基礎網路設施環境:事實上Internet,從最前端的用戶設備到最上層的應用服務,中間必須要有網路,它是一個Ecosystem,必須先從某個產業生態系切入,然後去帶動上下游的發展才有辦法擴大成形。

我們知道電信產業其實經過了很多年的演變。早期的電信產業就是打電話,開始只有市話,後來行動電話也出現了,當時的電信產業就是提供通話服務。

自由經濟學派大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傅利曼(Milton Friedman)曾說:「企業的唯一社會責任,是為股東創造最大的價值,即利潤。」此一立論的依據,除了經營者有義務為股東(投資者)謀取最高的報酬率之外,主要是在競爭通常相當劇烈的市場中,企業若非以最高效率追求最大利潤,必將被市場淘汰,無法存活;或換言之,追求利潤乃是企業圖存的唯一手段。

不過,「企業以追求利潤為唯一責任」的自利說法,引發了棄社會公益於不顧的批評。...

浮濫的特別預算制度,對於我國的財政紀律造成嚴重傷害;直轄市與各縣市搶破頭、卯足全力爭取的五花八門建設,只怕是壓垮地方財政的最後一根稻草。《聯合報系.陽光行動》之〈 軌道建設 變錢坑〉專題報導,把「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對於我國財政的影響,推上了政策討論的浪潮峰頂,各方眾論齗齗。

首先,必也正名乎!「前瞻」,究竟哪裡「前瞻」?

按原規畫之「經費統計表」(2017年3月22日編制),5大主軸、總經費8824....

去全球化大家喊的越來越響,卻沒幾個人深入思考這個變化即將帶來的政治、經濟與產業衝擊。7月初,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出席工商協進會時演講指出,全球化已被重新定義:「全球化已經讓位給國家安全以及科技、經濟的競賽,美國與中國的關係已定調為競爭高於合作。」如果,台灣的經濟與科技發展是根植於全球化的精密分工,那台灣接下來又該怎麼整軍經武做好準備?

從信仰全球化到去全球化,根本不可能像切蛋糕一樣,輕輕鬆鬆的就一刀切開。美國的「小院高牆」和「...

配合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淨零氫能路徑也出爐,政府將投入46.15億元,從供給、基礎設施、發電、運輸及工業5大面向推展,2050年氫能發電占比將達9~12%,台電興達電廠也將在2025年完成混燒發電示範。另產業燃氣鍋爐氫比例也將逐步提升。

國發會去年公布2050淨零碳排目標後,隨即也制定12項關鍵技術發展,不過當時只有訂出要朝多運用氫能,至於如何發展近期出現新消息。根據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資料顯示,未來氫能會從供給、基礎設施、發電...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