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淨零碳排 政院投入46億加速氫能發展

配合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淨零氫能路徑也出爐,政府將投入46.15億元,從供給、基礎設施、發電、運輸及工業5大面向推展,2050年氫能發電占比將達9~12%,台電興達電廠也將在2025年完成混燒發電示範。另產業燃氣鍋爐氫比例也將逐步提升。

國發會去年公布2050淨零碳排目標後,隨即也制定12項關鍵技術發展,不過當時只有訂出要朝多運用氫能,至於如何發展近期出現新消息。根據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資料顯示,未來氫能會從供給、基礎設施、發電、運輸、工業等5大面向推展,其中又以氫能發電走最快。

經濟部透露,由於電力是排碳量最多的項目,也是首要需減碳項目,目前規劃2050年氫能發電占比要達到9至12%,台電已經開始執行。其中,興達電廠示範機組91MW,預計今年底啟動混氫測試,2025年完成混燒發電示範。

另外,中研院正在進行小型去碳燃氫整合發電示範,預計第三季就會達成去碳燃氫系統發電,逐步驗證氫能的可行性。

產業方面,經濟部說,產業過去使用的燃煤鍋爐,是排碳最主要來源,近年已經協助汰換成燃氣鍋爐,未來將更進一步協助企業進行氫氣混燒,發展出混氫燃燒氣的蒸氣鍋爐,首期目標是發展25%混氫燃燒器,後續逐步提升混氫比例。另外,鋼鐵製程將同時發展氫能煉鋼及鋼化聯產,預計2025年完成示範產線。

至於穩定供應氫氣上,經濟部委託川崎重工,啟動國內液氫接收站可行性評估,以日本神戶港液氫接收站作為研究對象,未來利用高雄港作為潛力場址,初期先設置接收站以每年有20萬噸為目標,評估相關設站的經費規劃及可行性研究。

由於氫氣接收站設置在高雄,就近使用規劃下,相關運輸供應也以高雄作為試驗場域,今年底中油將在高雄設置全台第一座加氫站,讓2條公車路線先行試辦,燃氫公車加滿後可行駛400至600公里,一天最多可讓7台公車加滿氫氣,有助於驗證氫能公車的可行性。

相關新聞

 強烈颱風樺加沙雖未直撲花蓮,但外圍氣流帶來豪大雨,造成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午後溢堤,黑褐色洪水宛若海嘯般,...
 主計總處22日公布失業統計指出,8月失業率升至3.45%,創近12個月最高,而「工時不足就業者」12.1萬人也寫今年來新高,...
「重慶台灣周-兩岸訊息通訊合作發展研討會」於本(9)月 16 日舉行,中、台雙方皆表示,兩岸就「汽車產業」網聯化、電動化、...
高雄資產專區7月才熱鬧開張,9月即迎來 金管會 的「聯合訪視」。據了解,檢查局與銀行局已陸續對進駐專區內15家銀行做「體檢」,重點直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