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美國聯準會(Fed)7月維持基準利率區間於0%至0.25%之間不變,也將繼續執行每月1,200億美元的量化寬鬆(QE)措施,並認為經濟已朝「長足進一步進展」的方向前進,暗示已更接近縮減QE。主席鮑爾也證實,本月已開始討論縮減QE的時機、速度及組成,但還沒做成決定。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為支撐經濟民生,各國央行與政府緊密合作,共思對策,加上此刻政治人物對貨幣決策者的要求不斷升高,種種新局勢與變化促使各央行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與角色。
富比世雜誌(Forbes)2012年評選的全球最有權勢者排行榜中,當時的美國聯準會(Fed)主席柏南克名列第六,歐洲央行(ECB)總裁德拉基排第八,兩人的排名都高於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
數位貨幣即將問世,中國大陸的數位人民幣甚至最早可能在2022年北京冬奧就會正式上路,成為率先開放使用的央行數位貨幣(CBDC)。對於這類新型支付工具,我們仍有很多疑問尚待探索,其中之一就是在海外的使用:一個國家的電子現金,如何在另一個國家發揮作用?
《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撰文指出,加密貨幣成了私人貨幣的新狂野西部,政府決不能放棄其在確保貨幣安全和可用性方面扮演的角色,必須加以控制,同時必須推出自己的央行數位貨幣。
台灣在去年成功守住新冠疫情的侵襲,成為全球防疫模範生,卻在5月開始接連爆出確診病例,引起國際關注。彭博社最近分析台灣的防疫究竟哪個環節出了錯誤,竟發現台灣即使經歷了將近一年的疫情空窗期,卻並未抓住機會好好防疫,這一切都源自於台灣的「自滿心態」。
傳染力更強的Delta新冠變種病毒肆虐,導致全球新增的確診病例數為兩個月來最多,也打亂各國政府的防疫步調,不僅美國、英國、以色列等疫苗接種率高的國家確診病例激增,東南亞也成是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地區。
編者按: 高端疫苗日前通過EUA,卻被媒體指出,送給食藥署審查的批號中卻發現 50L 中有 2 批次抗原稍高,被質疑若未來要量產,高端是否有能力處理不良率的問題。到底疫苗為什麼會有不良率,讓專家替你我一次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