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企業2030減碳目標仍有段距離

台灣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兼任助理教授趙家緯4日指出,Intel已宣布在2030年或更早之前就要達到RE100的目標(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並逐年提報用電數據),但台積電同時期卻仍增加排碳15%;未來國際不只是比較晶片製程,在減碳、綠能的布局上也是很重要的競爭。

學者指出,以國際電子業為例,英特爾(Intel)宣布在2030年能達到100%使用再生能源,但國內許多企業減碳目標仍有段距離,台積電同期還可能增加15%排碳;未來不只是比較晶片製程,更是減碳、綠能的布局競爭。

環保團體今天舉辦「十大碳排占4成,企業減碳別再等」記者會。盤點2020年台灣製造業碳排前10大企業,就占全台排放38%,以台塑石化占全台總排放量9.67%為最多,其次為中鋼占7.39%、台積電3.54%。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陳震遠表示,這10家企業有8家已經提出2050淨零排碳目標,僅長春石化、中龍鋼鐵沒有提出。

陳震遠進一步提到,以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報告設定2019年為基準,目標2030年減碳43%;比較國內企業,台積電因預估2025年達峰值,因此2030年較2019年排碳反增15%。

其他如中鋼在2030年約減20%、台塑集團約減24%、中油約減28%,離IPCC目標43%都還有一段差距。

台灣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兼任助理教授趙家緯以國外企業為例,如Intel已宣布在2030年或更早之前就要達到RE100的目標(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並逐年提報用電數據),但台積電同時期卻仍增加排碳15%;未來國際不只是比較晶片製程,在減碳、綠能的布局上也是很重要的競爭。

趙家緯指出,估算國內排碳10大企業在生產、製程中所造成的環境、社會等外部成本應該是新台幣6500億元左右;若這10家企業意識到氣候變遷、淨零碳排是很重要的責任,應該也要支持每噸碳費收300元以上的水準。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表示,統計2020年高雄溫室氣體排放量,中鋼、中油、台塑工業、長春石化這4家業者就占整體的54%;淨零的過程也是空污的改善,呼籲業者應盡速轉型,高雄要洗刷排碳城市的污名。

環團最後呼籲,碳排大戶應有更積極的減碳目標、具體計畫和路徑;將循環經濟納入減碳計畫中,協助中下游產業減碳;支持短期碳費、長期碳稅的碳定價制度;獨立董事能監督企業氣候行動、負起企業社會責任。

相關新聞

川普「20+N%」對等關稅已對台灣傳產、汽車、農產,以及高科技等產業「傷筋動骨」。針對部分傳產,經濟部產發署啟動「新南向國家隊(A-...
 中央銀行第三季利率決策會議,政策利率「連六凍」,但相對於利率,今年新台幣匯率上沖下洗,出口廠商及壽險業飽受壓力,匯率政策更加受到關注。...
台電 發電機 組從南到北接連故障,在燃煤機組 林口 電廠一號機昨天傳出破管停機後,發電量再少八百MW(百萬瓦)、約百分之二的發電量,...
經濟部長龔明鑫16日舉行媒體交流會,提出新治水工程、能源轉型2.0、布局先進科技等政策。能源方面,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