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第一次 中央大學推登月計畫

深太空輻射探測儀第4季由日本協助送上月球

image

中央大學宣布推動「台灣首次國際登月計畫」,「深太空輻射探測儀」研發計畫由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主任張起維(後排左三)帶領太空系校友、研究生和大學部學生參與。校長周景揚(後排左四)表示這是「中大一小步,台灣一大步」。(中時鄧博仁攝)

 我國第一次展開國際登月計畫!中央大學自主研發「深太空輻射探測儀」,預計今年第4季由日本民間登月公司ispace的 HAKUTO-R Mission 2登月小艇發射升空進行科學任務,從地球到月球、繞月及登月執行4個月的任務,為人類未來在月球長居盡一份心力。

 未來10年是人類登月計畫積極推動的時期,我國在中央大學主導下,展開國際登月計畫。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表示,今年1月14日、15日,他和學校研究團隊將「深太空輻射探測儀」送往日本,預計第4季搭乘登月小艇升空,展開科學任務。將這儀器送上月球,費用是新台幣1800萬元。

 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主任張起維指出,過去我國發射的衛星及各式科學酬載都僅在約800公里的高空運作,這次「深太空輻射探測儀」將首次離開地球軌道,在2000公里外執行任務。

 張起維提到,距地球2000公里以上的「深太空」,那裡的游離輻射對生命和科技產品非常不友善,「深太空輻射探測儀」主要是偵測地球到月球及月球表面的輻射劑量,及輻射環境對電子產品的影響,可提供執行太空任務參考,或作為未來電子和太空產品設計的考量。

 為了能在嚴峻的太空中「旅行」4個月,張起維說,「深太空輻射探測儀」重量、耗電量都有嚴格要求,因此設計出長寬高分別是14公分、14公分及3.68公分,重量僅400公克,相當於半斤茶葉的重量,設計完全由中央大學一手包辦,參與學生的名字也都刻在「深太空輻射探測儀」的電路板後方,展現中央大學在太空領域的付出。

 另一方面,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昨日宣布,日本小型無人月球探測器「SLIM」20日成功降落月表,日本成為繼前蘇聯、美國、中國及印度之後第5個登月國家,SLIM在28日晚與地面建立通信,並開始觀測月表的岩石組成等。

 張起維說,1969、1970年的人類登月計畫,都是由政府主導,但這次各國展開「重返月球」任務,除政府以外,還有很多民間公司參與,大家一起為人類未來在月球長居而努力,甚至要以月球為基地,進一步探究土星等其他星球。

相關新聞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
 台灣是否要成立「主權財富基金」爭論多年,行政院長卓榮泰29日於立法院答詢時表態,很想成立主權基金,將請中央銀行、國發會、財政部、...
近期市場開始討論美國「關稅戰」演變為「貨幣戰」的可能性,行政院長卓榮泰29日於立法院答詢時直言,現在政府心理已有準備,「...
 環境部長彭啟明24日首度提出美國《關稅》政策對淨零推動有三大衝擊影響,企業受關稅影響對減碳投資觀望。他說,卓揆已指示要對企業「堅定又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