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差距擴大 陳國樑:租稅漏洞 多為灰色經濟
陳國樑指出,現在多的是沒被課稅的灰色經濟,像是醫美診所的醫美療程、牙科診所的牙齒冷光美白等,因衛福部認定是醫師執行的醫療行為,因此不必課徵5%的營業稅;高級廚藝教室、花藝教室等非以升學目的的補習班,也被視為教育勞務而不在課稅範圍內,政府應該檢討灰色經濟未納入課稅的問題。
對於貧富差距擴大,政治大學財政系系主任陳國樑表示,政府要解決問題,一是增加社會福利支出,一是改善稅制,高所得者多繳稅,讓政府有足夠的稅收運用於社會福利。
富有者享有更多租稅優惠的漏洞,不只有綜所稅的分離課稅項目眾多而已,陳國樑指出,現在多的是沒被課稅的灰色經濟,像是醫美診所的醫美療程、牙科診所的牙齒冷光美白等,因衛福部認定是醫師執行的醫療行為,因此不必課徵5%的營業稅;高級廚藝教室、花藝教室等非以升學目的的補習班,也被視為教育勞務而不在課稅範圍內,政府應該檢討灰色經濟未納入課稅的問題。
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表示,產業結構從勞力集走向知識、資本密集,貧富差距惡化是必然結果,各國也都一樣,差別是各國都會進行所得重分配,但台灣目前的制衡機制並不夠,例如上市櫃高階主管與基層員工薪資倍數不斷加大,目前完全沒有政策避免不合理擴大。此外,改善貧富差距租稅手段效果一定大於社會福利,但政府過度重視社會福利移轉支出,財稅手段太少。
至於受僱員工報酬占比下降,辛炳隆表示,過去幾年來自護國神山投資增加,很難等比例分配給勞工,如果是基於勞動力投入,希望應該更多分配給勞工,沒有人會有意見,只是未來知識資本愈來愈密集,受僱員工報酬占比下降情況一定會持續。
學者:改善稅制 降貧富差距
辛炳隆表示,貧窮感是從所得及支出一起感覺,從支出來看,台灣所得分配惡化狀況被低估,原因是房價並未計入在貧富差距;貧窮感是相對概念,要讓貧窮感降低,不是要減少富人,而是年輕人買得起房,或低薪的人可以負擔基本開銷,當低所得但支出也低,就不會有貧窮感。
他指出,各國進行做所得重分配,一個是社會福利,一個是租稅,根據國發會以往研究,透過租稅手段效果遠大於社會福利移轉支出,但台灣這幾年主要是靠社會福利移轉支出,很少透過租稅分配,反而加重所得惡化。
台北商業大學教授黃耀輝也認為,最有效縮小貧富差距鴻溝的方法還是租稅手段,所得分配不均的情形已相當明顯。以個人綜所稅為例,大部分還是上班族在貢獻,占了將近七成;但個人綜所稅中有很多分離課稅的優惠,像是公債、公司債、金融債券、短期票券等,一般人根本沒有錢投資這些,享受分離課稅優惠的明顯都是有錢人。
黃耀輝表示,只有高所得者才能享受的租稅優惠,是最不公平的,政府應該檢討綜所稅中的分離課稅項目,修法將非勞動所得的分離課稅,納入綜合所得額中課稅,至少促進租稅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