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性夜減方案遭疑缺電? 台電解釋再生能源時代夜間需要

台電3月份要推出「彈性夜減型」減少用電新方案,遭國民黨質疑是缺電,台電今提出說明,表示是因應再生能源時代,為提升夜尖峰供電裕度而推出。

台電3月份要推出「彈性夜減型」減少用電新方案,今日遭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鄭照新質疑是「缺電」才推這些方案。台電回應辯稱,這是烏龍質疑,該公告為今年推出的「計畫性減少用電措施—彈性夜減型」,為需量反應方案。但坦言這是再生能源時代,為了夜尖峰供電裕度推出。

鄭照新今天在臉書秀台電公告,表示原定於今年5月實施的「計畫性減少用電措施-彈性夜減型」,將提前到今年3月就登場。他質疑「不是不缺電嗎?」

台電的說明很有趣,還把原因扯到前總統蔣經國去。說需量反應措施從1979年,蔣經國時代就開始推動,是以電費優惠引導用電尖峰的長期做法,相關指控恐怕是一時不查誤解政策,也酸錯對象。

台電表示,需量反應措施以契約容量100瓩以上(特)高壓用戶為自願選用對象,用戶「可自由選擇參與」的電費扣減回饋措施,並搭配時間電價選用。對整體供電來說,則有強化移轉或減少夜尖峰用電的效益,與限電無關,是各國電業普遍採行之作法。

2021年,台電需量反應措施申請抑低容量在8月最高為265萬瓩,且於尖載日(7月27日)抑低用電107萬瓩,有相當實績。

台電坦言,過去需量反應執行以日間為主,因應再生能源時代,為提升夜尖峰供電裕度,才進一步在今年推出彈性夜減方案,讓用戶可以在夜晚尖峰時間,自由選擇抑低2、3或4個小時,並依時段差異給予不同電費回饋。

至於提前到3月實施,台電解釋,是為使用戶儘早熟悉方案內容配合調整用電行為,本方案提前自今年3月1日起實施至10月31日止,共計8個月。

相關新聞

【水水台灣】 立法院三讀通過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草案 為了衝刺太陽光電、地熱等再生能源設置,...
自 2022 年 11 月推出以來, ChatGPT—— 一款使用人工智能根據用戶的需求回答問題或生成文本甚至代碼的聊天機器人,...
「國民教育法」施行四十四年以來,最大幅度的修正案昨在立法院三讀通過,重點包括校務會議將邀請學生代表列席會議。教育部預期修正案可提升一八○...
「大家回想自己學生時期,上課是否都不想被老師點到? 這時候會怎麼做呢? 我想大部分人應該就是奮筆疾書,開始低頭裝忙,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