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最傷農 陳吉仲:落實淨零碳排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9日表示,2040年全球升溫攝氏1.5度,農業最傷,農委會已設專案辦公室,行政院允100億元支持推動減量、碳匯、綠能及循環農業,以達成2050年淨零碳排應對。

因應2040年全球升溫1.5度,總統蔡英文去年宣布2050年全國要達到淨零碳排。為此,農委會繼多年來推動研發抗高溫病蟲害品種及生產技術、建置農業保險等調適策略,以穩定農業生產;去年9月率各部會之先成立「氣候變遷調適及淨零排放專案辦公室」,並在全國、包含離島

召開27場座談會收集各界意見,9日召開「邁向農業淨零排放策略大會」彙整意見,建構達成2050淨零碳排目標的方案。

陳吉仲說,就台灣農業來說,每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約500多萬公噸,對比全台的2.6億多公噸,占不到2%,但是農業部門受氣候變遷影響最大。
陳吉仲指出,且農業損失逐年加劇中,2000年以前年損新台幣50億元,2000到2010年增至80億元,2010年之後變成100多億元,現在每年損失逾130億元,只做調適策略已不夠,除須加大調適策略作為,還要推動減碳,根本之道是做到淨零碳排。

陳吉仲認為,相對其他部會,農業部門更有利基做淨零碳排,包含有200多萬公頃林地、80萬公頃農地、數百萬公噸的農業剩餘廢棄物及廣大海洋資源可運用,目前已規劃執行減量、碳匯、綠能、循環農業等4大策略主軸,貢獻國家邁向淨零碳排。

陳吉仲舉例,農委會要建構所有農村能源自主,意即以後農村所需用電,農業部門自己發,還有多的可以賣。循環農業則是要將剩餘的農業廢棄物再利用,將養豬排泄物資源化、材料化使用,家禽產業也是。

陳吉仲補充,淨零碳排的目標絕對不是單純由農業部門來做,也需要經濟部的協助、全民參與,且不能只有講,還要行動,全球已有數十個國家透過立法推動淨零碳排,台灣也在立法中,農業部門則要達到永續農業。

行政院院長蘇貞昌肯定農委會在各部會中最先成立專案辦公室,蘇貞昌強調,農委會可運用100億元預算推動調適及淨零碳排策略的運作,行政院也已將相關修法草案送立法院審查,期許與會產官學、民間集思廣益,讓策略正確、讓起步政策,讓成功早日到來,「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一起努力」。

相關新聞

 環境部長彭啟明24日首度提出美國《關稅》政策對淨零推動有三大衝擊影響,企業受關稅影響對減碳投資觀望。他說,卓揆已指示要對企業「堅定又溫暖...
行政院會拍板「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主軸為支持產業、安定就業、照顧民生、強化韌性。行政院長卓榮泰說,...
因應美國對等關稅衝擊,行政院長卓榮泰核定880億元產業支持方案,不僅調整工業部門貿易融資利息減碼措施,擴大受惠企業家數、...
面對國家動盪變局,國民黨、民眾黨22日舉行在野領袖峰會,兩黨黨主席合體商談國事。國民黨主席 朱立倫 也帶來國民黨15個縣市首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