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0農業淨零有夢最美 失望相隨?

        農委會日昨召開「邁向農業淨零排放策略大會」,研擬農業因應氣候變遷調適政策與規畫淨零排放路徑。

日昨農委會召開「邁向農業淨零排放策略大會」,研擬農業因應氣候變遷調適政策與規畫淨零排放路徑,除宣布農業可在二○四○年率先達成淨零排放,也企圖形塑農業補貼的另一論述。

美中不足的是,討論的議題仍以生產為重,如何運用現代科技來穩定與擴大生產,仍跳脫不出傳統「生產型農業」的框框,忽略了上下游供應鏈「需求端」,尤其是長期人口變遷問題的考量。

有誰認真想過廿年後的二○四○年,寶島台灣還住多少人?都住那些人?吃那些農產品?君不知,在急速工業化與都市化下,台灣人口少子化老化問題極其嚴重,影響農產品的需求及需求結構,也當然影響農業的淨零排放及其因應策略。

首先是少子化的問題。台灣總生育率(平均每名婦女一生的生育數)去年為零點九八,世界倒數第一。根據國發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報告」,在低推估(假設總生育率為零點九人)情境下,與二○二○年相比,二○四○年總人口數約減少一百卅多萬人,將降為二千二百多萬人。屆時農產品的需求將大幅減少,更何況我國為加入CPTPP或與相關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屆時農產品進口將日趨擴大,將使得國產農產品的行情更形惡化。

未來消費者飲食習慣或嗜好的改變也不容忽視。就以國產稻米為例,國人每人每年白米消費量由五十年前的一百五十公斤逐年下降,至今每人每年吃不到四十五公斤的米。國人過去「米為主食」的飲食習慣早已改變為「米麵共食」,甚或即將到來的「麵為主食」。影響所及,國產稻米在政府「護農神山」的過度保護下,嚴重供過於求,公糧爆倉,不得不以飼料米賤賣,嚴重浪費公帑。

另外是人口嚴重老化的問題。我國已於二○一八年成為「高齡社會」(超過百分之十四),預估將於二○二五年成為「超高齡社會」(超過百分之廿)。根據國發會的推估,高齡化程度持續增加,在二○四○年將升至百分之卅點二。基於老年人的健康考量,飲食需求將轉向偏重蛋白質營養,屆時台灣的農業政策與生產結構也勢必配合調整,由偏重熱量需求的「糧食安全」調整為偏重蛋白質需求的「營養安全」。

在政府過度保護下的我國農業,農民普遍相信農產品是一個完全賣方主導的市場,仍迷信十九世紀「供給將創造需求」的「賽伊法則」,政府(或憨厚的老百姓)終將埋單。農委會要提前在二○四○年達成農業淨零排放,當然是「有夢最美」,但若不務實面對台灣人口少子化、老化所帶來的農產品需求結構改變的挑戰,恐怕供需失衡、政府失能的夢魘永遠揮之不去,必將「失望相隨」。

相關新聞

因應美國對等關稅衝擊,行政院長卓榮泰核定880億元產業支持方案,不僅調整工業部門貿易融資利息減碼措施,擴大受惠企業家數、...
面對國家動盪變局,國民黨、民眾黨22日舉行在野領袖峰會,兩黨黨主席合體商談國事。國民黨主席 朱立倫 也帶來國民黨15個縣市首長,...
根據全球主要機構的最新經濟預測,全球經濟前景出現下滑趨勢。IMF一月預測全球經濟成長率今明兩年為3.3%,但S&P...
凱達格蘭學校今天舉辦黃信介紀念講座,邀請陳水扁演講,陳水扁以「台灣民主的韌性與轉型」發表演說,並於會後與在場民眾互動應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