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膨、高利率、清零政策三面夾攻,全球製造業凜冬將至

美國聯準會快速升息壓抑通貨膨脹,造成需求端破壞,強力的升息力道已漸傳導至實體經濟,強勢美元衝擊全球貿易。再加上二十大後,中國大陸依然堅持清零政策,二項因子造成供應鏈混亂,台灣製造業在這波全球動盪下,新訂單不足、去化庫存壓力增大,景氣下行趨勢成形,對製造業來說,春天依舊很遙遠。

由於全球經濟衰退疑慮和中國大陸的清零防疫政策衝擊需求,全球製造業景氣進一步下滑,使復甦展望更加黯淡。

彭博資訊分析師指出,亞洲十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的加權平均值降至48.4,新出口訂單次指標下滑到46,雙創2020年七月來最低。另外,英國製造業也出現出現2020年五月以來最嚴重萎縮,工廠活動料將進一步放緩。

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首席經濟研究員西濱徹表示,亞洲極度仰賴大陸,大陸的新冠清零政策持續干擾供應鏈,也導致大陸觀光客無法出國,並且傷害亞洲出口,另一風險是若美國聯準會繼續穩定升息,可能會引發資金流出亞洲。

中經院昨天公布台灣十月製造業PMI連四個月緊縮,但指數微幅回升0.5%至45.4%。不過,製造業對未來半年展望指數持續下跌到24.8%,是創編以來最快緊縮速度。中經院院長張傳章指出,終端需求端看不到明顯恢復,電子上游、塑化業者持續從供給面調整存貨、縮減資本支出,加上終端需求仍未好轉,中下游業者承受資金斷鏈與成本攀升壓力,部分電子與工具機業者已因訂單下滑開始放無薪假,對未來看法相對都不是那麼樂觀。

根據勞動部昨公布的最新無薪假數據,有2620家、人數17215人,較前一期增加963人。值得注意的是,製造業已連續幾期增加無薪假人數,勞動部條平司長黃維琛說,其中以金屬機電業的汽車零組件、工具機為主,但都是50人以下的事業單位,規模不大,應該與產業鏈較無關係。

亞洲其他國家方面,大陸十月財新製造業PMI升至49.2,卻仍低於50的榮枯線,連續第三個月景氣處於萎縮。日本十月自分銀行製造業PMI下滑至50.7,是去年一月來最低。南韓十月標普全球製造業PMI為48.2,代表製造業景氣連續第四個月萎縮,且全球經濟情勢惡化與韓元疲軟,新出口訂單次指標連四個月下降,經濟成長的下行壓力加重。

相關新聞

Nvidia正陷入中美科技戰漩渦,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中國監管機構近日指控其違反《反壟斷法》,...
輝達(Nvidia)計劃斥資最高1,000億美元(約新台幣3兆元)投資OpenAI,協助其在美國建設用電規模至少10吉瓦(GW)...
 主計總處22日公布失業統計指出,8月失業率升至3.45%,創近12個月最高,而「工時不足就業者」12.1萬人也寫今年來新高,...
韓國總統李在明接受路透專訪時表示,若依照美方目前提出的條件進行3,500億美元投資,韓國恐面臨類似1997年金融風暴的危機。他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