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籲加速溫管法修法 淨零路徑擴大公民參與

地球公民基金會等環保團體今天表示,在行政院將提出台灣淨零排放路徑圖草案之際,建議路徑規劃應重視公眾對話、擴大公民參與,部會間莫推諉,力拚今年5月前完成溫管法修法。

地球公民基金會等環團今天召開「2022氣候行動年=完備凈零路徑+加速氣候立法」記者會,對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溫管法)修法內容提出建議。

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指出,淨零排放路徑的提交時間已一再延宕,目前預計3月底提出,但跟公眾對話的唯一機制為願景工作圈會議,15個月來,卻僅開過7場會議,資料也沒在氣候公民對話平台上公開。

其次,相關部會相互推諉,例如建築減碳領域,未見內政部扛起協調責任;交通部持續認為運具電動化是經濟部的權責;攸關如何避免凈零轉型中對於勞工與弱勢族群產生副作用的公正轉型議題,迄今沒有主責機關。

他還說,雖見中鋼、中油、台塑都肯認淨零目標的重要性,但未見製程汰換時間點及政策配套提出;而且能源效率要達到淨零排放,未來30年能源效率須加倍、用電成長幅度應抑制在1.3%左右,惟目前用電成長率規劃卻是1.5%到2.5%,相差800億度。

對於各國淨零路徑中必備的新建零碳建築要求、運具全面電動化等目標,根據環團了解,目前的具體目標年,較各國落後5到10年。

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楊書容表示,運輸部門占台灣整體排碳約14%,是台灣第4大排碳部門,運輸部門減碳的兩大策略為發展綠運輸及運具電動化,次序上應優先發展綠運輸,至少都會區可透過公共運輸、步行、自行車完成,剩下才是讓需用私有汽機車移動部分,透過電動化來降低碳排,可是國發會今年僅提及運具電動化。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資深主任吳心萍建議擴大公民參與、共同決定發電,可避免很多再生能源對土地、社區的衝擊,且應比照「歐盟潔淨能源配套法案」,將公民參與定位在能源政策的中心。

她並說,2050年歐盟公民電廠可供應45%能源需求;台灣也應規定各級機關協助排除公民電廠參與的障礙,特別是公部門推動的綠能專案,莫停留在價格標思維,要融入在地真實需求。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倪茂庭呼籲,政府應力拚5月前完成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的修法。

相關新聞

中央銀行第三季理監事會議,房市管制成為關注焦點。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央行七波房市管制已見成效,...
川普「20+N%」對等關稅已對台灣傳產、汽車、農產,以及高科技等產業「傷筋動骨」。針對部分傳產,經濟部產發署啟動「新南向國家隊(A-...
 中央銀行第三季利率決策會議,政策利率「連六凍」,但相對於利率,今年新台幣匯率上沖下洗,出口廠商及壽險業飽受壓力,匯率政策更加受到關注。...
台電 發電機 組從南到北接連故障,在燃煤機組 林口 電廠一號機昨天傳出破管停機後,發電量再少八百MW(百萬瓦)、約百分之二的發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