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碳價新高 每公噸升破50歐元

歐盟為遏止溫室氣體排放,規定在歐洲營運的發電廠、工業與航空業者在製造污染的同時,必須購買碳配額。

歐盟碳價4日(周二)突破每公噸50歐元,創下新高紀錄,分析師視此為重要里程碑,看好此波長期漲勢將吸引更多創新潔淨技術投資,讓再生能源的經濟效益能與傳統化石燃料競爭。

歐盟為遏止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遷而採取碳市場機制,迫使在歐洲營運的發電廠、工業與航空業者在製造污染的同時,必須購買碳配額。

歐盟目標在2030年以前將淨溫室氣體排放至少削減55%,為碳市場帶來更多動能。

ICE的歐盟排放權配額(European Union Allowance,EUA)12月期貨價格周二升抵每公噸50.05美元,這是自2005年碳市場推出以最高水準。今年以來,12月合約價已飆升約50%。5日盤中報48.89美元。

路孚特碳分析師索胡斯(Ingvild Sorhus)表示,「當前有許多樂觀的因素,推升價格漲到目前水準。」

這些樂觀因素包括歐盟針對最新氣候目標的政策支持,金融投資者受到碳價上漲的吸引而進場,帶動配額需求上升,分析師也認為未來幾年碳價將進一步走升。

歐盟將於今夏發布一系列政策,讓各行各業減少排放量以達到2030年減碳目標,這包括對歐盟碳市場的改革,外界預料這會帶動二氧化碳配權需求增加,因物以稀為貴而使碳價上揚。

分析師認為,歐盟碳價要攀升至一定的高水準,才能促使產業積極削減二氧化碳,讓低碳的替代方案成本競爭力,提升到足以與傳統化石燃料技術競爭的水準。

法國巴黎銀行首席永續研究策略師路易斯(Mark Lewis)指出,碳價必須夠高,以便歐盟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在此基準下,我認為碳價在2030年以前升至每公噸90歐元是合理的預期。」

歐盟碳市涵蓋範圍的發電廠與工業的排放量,從2005到2019年之間銳減35%。到目前為止,多數的排放量減少來自發電業,更高的碳價將使燃煤發電廠經濟效益降低,吸引發電廠改採碳排放較少的天然氣。

相關新聞

中、美、歐三方在AI監管態度分歧明顯。中國推出Deepseek後,歐洲支持開源,美國雖承認過去政策失誤,實際變化有限。美國整體監管鬆散,...
美國總統川普在Truth Social發文,證實6月5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約90分鐘,內容聚焦貿易協議細節,...
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一再對美國債市地雷恐引爆示警,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則斬釘截鐵否認美國有債務違約之虞。美債展望是吉是凶,能否逢凶化吉,...
中國在氫相關專利競爭力方面超越日本,首次躍居首位。中國企業主要在通過電解水提取氫氣的電解槽等製造領域提高技術實力。在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