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電價三月不決定 現在難度更高

電價喊漲」今年上半年民眾已聽了兩次,三月底時,還只是「漲滿百分之三」,但當時電價費率審議會以國際能源價格不穩定為由,找到法規巧門,破天荒將電價調整時間再延三個月;如今證明,這盤棋,經濟部下得稀爛:現在國際能源價格比三月底還高,電價恐怕要破例漲超過百分之三,民間對物價預期心理更早已發酵。

三月底的電價費率審議會中,能源局提出國際燃料價格預測報告。依據國際機構當時預測,認為二○二二年全年平均還有機會回到每桶八十二美元,但如今布蘭特原油飆到每桶一一○元左右,今年能源價格變數多,確實連國際機構都估不準。

不過,能源局當時也估了中油天然氣價,明知中油已吸收了大量天然氣漲幅,電業用戶價格勢必還要再往上漲,這不需要國際機構去預估。國營事業含淚吞虧損,正是經濟部的指示,卻仍在電價費率的計算上,這麼「好傻好天真」。

現在,中油給電業用戶的天然氣價格,已經漲到十六點五七元,是去年均價的一倍。而台灣供電結構對燃氣的依賴度不斷增加,這也是經濟部早就知道的事。在台電三月底的報告中顯示,燃氣供電量預估比去年多十三億度,等於讓發電成本有了價與量的雙重壓力,電價怎麼可能不喊漲?

依照過去「選舉凍漲」的「巧合」,今年九月的第二次電價調整,幾乎可斷定調漲難度更高,那麼只剩下這一次臨時會可以「一次到位」。經濟部三月時不敢決定,現在難度更高,不是國際能源導致,而是蔡政府過去不願面對早就應漲的電價,導致現在的無路可退。電價審議拖延症,造成了現在騎虎難下的局面。

除了經濟部,國發會也展現了鴕鳥心態。美商會對台灣提出三大急切性項目,其中首要就是能源與電力的安全與穩定供給,而國發會的回應卻像小學生念課文,只會把能源大餅複誦一遍,用裝死回應美商會的嚴肅。蔡政府麾下的各部會,遇到能源政策顯而易見的不足與錯誤,總是不肯承認、不願務實檢討,是不是都要像這次電價一樣,見到棺材才掉淚呢?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