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焦慮年代/落實淨零 台電規劃減碳沙盒

                                                          全台最大排碳戶 將尋找試驗場域 善用工具實證碳捕捉

「台電有1,400萬用戶,若算上家戶內人口,可以說全台灣人都是台電的利害關係人,」台電副總經理徐造華提到,這幾年台電推動ESG(環境、社會、治理)挑戰不少,其中有兩道難題是,不同利害關係人之間難以求取平衡,其二是民眾常直觀把電力建設當成嫌惡設施。

身為全台最大排碳大戶,台電一人做好ESG(環境、社會、治理),等於扛住台灣ESG半邊天。此話不假,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估算全球各部門碳排放量,2020年時,全球電力部門一共排放135億噸的二氧化碳,幾乎是亞軍製造業的1.5倍。

不過,只要電力業者多加善用「深度排碳工具」,舉凡大力發展再生能源、提升能源效率,開發碳捕捉技術、低碳燃料,甚至是鼓勵消費者改變用電行為等,只要電力業者給力,預估全球電力部門在2040年時,可以領先其他部門,率先做到淨零碳排,也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與清除量相當。

美好願景如此,但對電力業者來說,每一步的ESG、減碳,卻是很辛苦。徐造華說,根據IEA建議的深度減碳工具,台電除了持續推動能源結構調整(擴大綠能、以氣代煤)外,今年也嘗試開發「以氨混煤」及「以氫混氣」的替代燃料,及推展固碳技術。

他說,下個月,台電會與德國西門子簽約,年底也會與日本三菱簽合作備忘錄,前者要研究如何在火力發電廠中把氨混進煤,後者是以氫氣混入天然氣來減碳,兩項技術預期要到2025年才會商業化,但前期的摸索研究,現在就得做。

在固碳技術上,徐造華也說,台電正在跟政府申請,盼仿效金融監理沙盒概念,在台灣找一個可做實證的試驗場域。

他解釋,台電因發電排出很多碳,正研議透過CCSU(碳捕捉、封存及利用),先把碳捕捉下來,再封存在地底下。根據研究,二氧化碳在800公尺地下會因壓力液化,液化過了幾十年就會變成固體的碳酸鈣(CACO3)。

雖然國外的碳捕捉成功案例不少,但台灣實行起來會如何,有待檢驗。台電評估,碳儲存因為要鑽探到地底下,光是中央主管機關就要先確認可不可行,而封存也要有明確的法規和管理機制,在相關法規還未完成前,台電企盼獲准做沙盒試驗,拉近與2050淨零碳排的距離。

徐造華說,沙盒可不可做,除了利害關係人之一的政府要點頭,也要取得社會信任,要不然以後就算成功出沙盒,還是很容易引起民眾害怕,產生鄰避效應。

這幾年,台電積極發行綠債,可說是全台發綠債大戶,今年預定發行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這些公司債,將全數用來建設離岸風電及綠電設施。

徐造華解釋,台電是國營事業,一年資本支出約1,500億至1,800億元,台電信用評等良好,要跟銀行團融資,不會太困難,但透過發行綠債,可宣示台電發展綠能的企圖心。過去五年,台電累積發行438.5億元綠債,以國內發行為優先,認購者多是銀行、證券商、保險公司,投標很踴躍。

相關新聞

中央銀行第三季理監事會議,房市管制成為關注焦點。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央行七波房市管制已見成效,...
川普「20+N%」對等關稅已對台灣傳產、汽車、農產,以及高科技等產業「傷筋動骨」。針對部分傳產,經濟部產發署啟動「新南向國家隊(A-...
 中央銀行第三季利率決策會議,政策利率「連六凍」,但相對於利率,今年新台幣匯率上沖下洗,出口廠商及壽險業飽受壓力,匯率政策更加受到關注。...
台電 發電機 組從南到北接連故障,在燃煤機組 林口 電廠一號機昨天傳出破管停機後,發電量再少八百MW(百萬瓦)、約百分之二的發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