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談活動》由抗旱節水綜觀治水

台灣近十年來已少見風調雨順,非澇即旱已是常態。氣候變遷下過去少有的「乾旱」業已發生,年平均降雨量由九百億噸到去年只有七百億噸,平均年用水量需一百八十億噸,去年因降雨減少僅有一百四十億噸可供利用。在中央與地方積極「抗旱」,推動「節水型社會」、應對「水需求」的當下。

氣候變遷挑戰下, 水資源豐枯震盪更加劇。年平均900億噸雨量,約180億噸可供利用,去年僅700億噸降雨,僅140億噸可用,缺水已來臨。(資料來源: 經濟部水利署)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一本看顧台灣的海洋、河川、山林,珍視「自然財」是世代生機所賴,面對資源困境與永續的維護,與長期關懷環境的邱文彥委員一起策劃,共邀專家李鴻源、田秋堇、歐陽嶠暉與政府決策官員葉欣誠深度對話,在今日節水型社會起步的時刻,為政策決心及治理的上位思考凝聚共識,為執行與整合的重重障礙,做監督與提醒。無論開源或節流,終將在保水、用水的水分配上、需整體性的國土規劃及水資源管理架構。必須以國土承載力及水涵養的可持續性為前提,具體思維與相關立法、修法、有效執行必須結合民眾,立即行動。

相關新聞

去年承諾全兌現!「天時地利人和,就一定做得成」,將帶動金融業更高的成長  金管會拚亞資中心按部就班交成果!...
 行政院長卓榮泰決心打造具台灣特色的「亞洲資產管理中心」,並創建「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ISA),將其列入年度重點工作,全力推動,...
7 月 26 日大罷免浪潮來襲,第一波將鎖定 24 名國民黨籍立委及停職中的新竹市長高虹安。雙方人馬各自卯足全力,力拼多數民意支持。...
影響一國匯率走向因素相當複雜,除主要之基本面考量,如一國GDP成長率、利率水準、區域貨幣傳導效應等,因匯率係相對概念,涉及當事之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