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談活動》由抗旱節水綜觀治水

台灣近十年來已少見風調雨順,非澇即旱已是常態。氣候變遷下過去少有的「乾旱」業已發生,年平均降雨量由九百億噸到去年只有七百億噸,平均年用水量需一百八十億噸,去年因降雨減少僅有一百四十億噸可供利用。在中央與地方積極「抗旱」,推動「節水型社會」、應對「水需求」的當下。

氣候變遷挑戰下, 水資源豐枯震盪更加劇。年平均900億噸雨量,約180億噸可供利用,去年僅700億噸降雨,僅140億噸可用,缺水已來臨。(資料來源: 經濟部水利署)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一本看顧台灣的海洋、河川、山林,珍視「自然財」是世代生機所賴,面對資源困境與永續的維護,與長期關懷環境的邱文彥委員一起策劃,共邀專家李鴻源、田秋堇、歐陽嶠暉與政府決策官員葉欣誠深度對話,在今日節水型社會起步的時刻,為政策決心及治理的上位思考凝聚共識,為執行與整合的重重障礙,做監督與提醒。無論開源或節流,終將在保水、用水的水分配上、需整體性的國土規劃及水資源管理架構。必須以國土承載力及水涵養的可持續性為前提,具體思維與相關立法、修法、有效執行必須結合民眾,立即行動。

相關新聞

央行昨(20)日舉行今年首季理監事會,考量國內通膨將續緩步回降,且全球經濟成長降溫,前景面臨諸多風險,恐影響國內經濟成長力道,...
賴清德總統日前提出國安策略,除限縮兩岸宗教、教育等交流,也指示就兩岸經貿所涉及的人流、物流、金流及技術,進行必要、有序的調整。...
行政院 提出的 財劃法 修正覆議案,遭 立法院 否決,未能通過覆議。預計總統將於三月底前,公布由在野藍白聯手通過的財劃法修正案,...
三月五日, 美國 國防部 次長柯伯吉在參議院聽證會被質疑近兩年對中國立場變軟。他說:「美國在印度太平洋的核心利益是防止中國稱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