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談活動》由抗旱節水綜觀治水

台灣近十年來已少見風調雨順,非澇即旱已是常態。氣候變遷下過去少有的「乾旱」業已發生,年平均降雨量由九百億噸到去年只有七百億噸,平均年用水量需一百八十億噸,去年因降雨減少僅有一百四十億噸可供利用。在中央與地方積極「抗旱」,推動「節水型社會」、應對「水需求」的當下。

氣候變遷挑戰下, 水資源豐枯震盪更加劇。年平均900億噸雨量,約180億噸可供利用,去年僅700億噸降雨,僅140億噸可用,缺水已來臨。(資料來源: 經濟部水利署)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一本看顧台灣的海洋、河川、山林,珍視「自然財」是世代生機所賴,面對資源困境與永續的維護,與長期關懷環境的邱文彥委員一起策劃,共邀專家李鴻源、田秋堇、歐陽嶠暉與政府決策官員葉欣誠深度對話,在今日節水型社會起步的時刻,為政策決心及治理的上位思考凝聚共識,為執行與整合的重重障礙,做監督與提醒。無論開源或節流,終將在保水、用水的水分配上、需整體性的國土規劃及水資源管理架構。必須以國土承載力及水涵養的可持續性為前提,具體思維與相關立法、修法、有效執行必須結合民眾,立即行動。

相關新聞

美國智庫今天指出,中國已在台灣主張的專屬經濟區內強行設置鑽井平台,距離東沙群島限制水域僅約30英里(48公里)。專家示警,...
繼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後,美國政府撤銷台積電對旗下中國主要晶圓廠運送必要設備的授權,此舉將打擊台積電在中國生產晶片的能力。
「FinTechOn 2025 & AFA高峰會」1日登場,以金融科技×全球供應鏈新戰局為主題邀請國內外專家與談,會中發布《...
民眾想買房卻貸不到款,卓揆日前喊話希望銀行放款「水龍頭開大點」,金管會與中央銀行因此各自邀集國銀研議要怎麼開大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