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邁向公與義的社會-對二十一世紀台灣永續經營的主張》上、下兩册

在世紀末的轉戾點,我們不能不問:我們將要交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台灣、什麼樣的未來?在二十一世紀來臨前,我們對這塊土地是否要有所許諾?

公與義的社會就是我們的許諾和願望。

公與義社會的成形,政府的角色扮演,法制規範的建構有其必要,社會大眾公民意識的覺醒,社區力量的凝聚,以及公民倫理的重組,無疑更是形成公民社會的必要條件。台灣社會能否從傳統走向現代,進而迎向二十一世紀的新境界,是無論朝野、產官學與社會各界需要共同思考與面對的課題。

相關新聞

央行昨(20)日舉行今年首季理監事會,考量國內通膨將續緩步回降,且全球經濟成長降溫,前景面臨諸多風險,恐影響國內經濟成長力道,...
賴清德總統日前提出國安策略,除限縮兩岸宗教、教育等交流,也指示就兩岸經貿所涉及的人流、物流、金流及技術,進行必要、有序的調整。...
行政院 提出的 財劃法 修正覆議案,遭 立法院 否決,未能通過覆議。預計總統將於三月底前,公布由在野藍白聯手通過的財劃法修正案,...
三月五日, 美國 國防部 次長柯伯吉在參議院聽證會被質疑近兩年對中國立場變軟。他說:「美國在印度太平洋的核心利益是防止中國稱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