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事終於解決! 海龍離岸風電通過環評審查

海龍與經濟部研議,海龍2號、3號風場分別移動2部、1部風機,到兩風場邊界退縮區域南端入口,避免鳥類由南往北飛時進入兩風場邊界退縮區域。

環保署今日召開首場線上環評大會,針對「海龍2號離岸風力發電計畫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第1次變更)」、「海龍3號離岸風力發電計畫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第1次變更)」等2案進行合併審查。位於彰化外海的海龍2號、3號風力發電計畫,因鳥類飛行廊道問題卡關許久,最後與經濟部討論出調整風機排列解方後,今日終於說服環評委員放行。

風力發電擔任非核家園政策的要角,但其中以海龍2號、3號風力發電計畫命運最為多舛,由於能源局規定鄰近風場於邊界須各自保留6個風機直徑的分界廊道,但環委指出,如此一來,當鳥類由南往北飛時,容易掉入這個「ㄇ」字型的風機陷阱。對此,經濟部次長曾文生上次在環評會議中允諾,會與海龍研擬解方,希望能在不牽動全部契約的情況下處理。

今日海龍表示,已經與經濟部能源局取得共識,決議海龍2號、3號風場分別移動2部、1部風機,到2風場邊界退縮區域南端入口,避免鳥類由南往北飛時進入兩風場邊界退縮區域。此外,國外研究顯示,閃爍警示燈可降低夜間遷徙鳥類碰撞死亡率,因此依據「航空障礙物標誌與障礙燈設置標準」規劃於風場周界及2風場邊界退縮區域南端設置航空警示燈,以達維護飛航安全,警示鳥類迴避風場,降低夜間遷徙鳥類死亡率。

有環委表示,希望海龍能調整整個分界廊道,拉大風機間距;但對此海龍說,由於分界原本屬於不得使用區塊,因此沒有進行地質調查,承諾未來會進行地質掃描。

另在鳥類檢測方面,環委提出每年3月至5月的鳥類監測頻率應增加為每半個月執行1次,以建立基礎資料;且在風機營運期間也要進行相同頻度的調查,並加強鳥類夜間調查次數頻度,同時加強鳥類檢測資訊共享。並要求海龍要每年提出鳥類監測檢討報告,依據檢測結果滾動式檢討生態保育措施。

對於環委的要求,海龍表示願意辦理,經過閉門會議後,環委決議放行,全案通過審查。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