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減碳「2030後逐漸減排」 國際批動作慢

儘管美、英等國呼籲中國加速減碳,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3日指出,中國2030年碳排放量達高峰,隨後逐年減少,2060年達到碳中和的目標不變。

解振華在香港科技大學和「我們的香港基金會」聯合主辦的視訊會議上說,北京很快就會公布更新版的排放計畫,並在年底格拉斯哥聯合國氣候會議上,公布進一步的具體行動計畫。

前美國氣候特使史登恩(Todd Stern)在同一視訊會議上批評中國,到現在都沒宣布2020年代的行動計畫。

史登恩說,中國是世上最大的碳排放國,2030年以後才開始減排,無法達成讓全球氣溫上升不超過攝氏1.5度的總目標;再說,中國第14個五年計畫中,煤炭消耗總量根本不符「實際行動所需」。

他說,中國在國內做什麼或不做什麼,不僅對它自己,對整個世界,都有「巨大的影響」,如果地球氣溫控制在攝氏1.5度以內的目標達不成,是因為中國的關係,它的「全球地位與名譽」將大受打擊。

英國能源轉型委員會主席透納(Adair Turner)呼籲中國把排放高峰年提前,並把碳中和的年份提早十年,也就是2050就達到零排放,因為屆時,它已經是富裕的已開發國家,不能以它現在的情況,預估攸關人類前途的氣候變遷大局。

透納說,這是簡單的數學問題,如果中國的碳排放量一定要等到2030年才達高峰,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攝氏1.5度以下的概率,頂多只有50%;連要控制在攝氏2度內的機率,都不會超過90%。

解振華說,每個國家的情況不同,發展階段和歷史責任也不同,煤炭佔中國天然資源的比例比別國高,石油天然氣比別國少。

他說,已開發國家工業化的歷史超過200年,相對而言,從碳排放高峰過渡到碳中和的時程,都比中國長。

他說,估算起來,歐洲從碳高峰到碳中和,亦即零排放,需時60年,美國也有45年,中國卻只有30年,可以走完同樣的時程,而且還要面對許多困難與挑戰,才能達成目標。

相關新聞

日圓貶值、物價高漲,加上過時的企業文化正促使許多日本年輕人向歐洲和其他西方國家尋求更好的工作與生活平衡,現在年輕人開始跳出舒適圈,...
加坡總理李顯龍昨(15日)宣布,將在5月15日正式卸任,交棒給現任副總理兼財長黃循財(Lawrence Wong),...
大陸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16日公布,經初步核算,今年第一季中國大陸國內生產毛額( GDP )較去年同期成長5.3%。...
美國 財政部長 葉倫 表示,美國不排除任何可能方式,來 因應中國大陸的產能過剩問題,包括課徵額外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