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趕美元 陸拚人民幣穩定幣
中國傳正考慮允許發展與人民幣掛鉤的穩定幣,中國國務院最快將在8月底的一次學習會議上審議,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追趕美國在穩定幣領域的發展步伐。分析認為,此舉可視為中國對數位資產立場的重大轉變。
路透20日引述消息人士報導,中國國務院將於本月晚些時候審查、並可能批准一項「路線圖」,以促進人民幣在全球更廣泛使用。
該計畫預計包括人民幣在全球市場上的使用目標,並明確國內監管機構的職責,以及風險預防指南。上述人士還表示,該學習會議上,高層領導可能會發表講話,為穩定幣定下基調,並明確其在商業中的應用和發展界線。
消息人士表示,在與美元掛鉤的加密貨幣在全球金融市場上的影響力日益增強背景下,中國認為金融創新,特別是穩定幣,是有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工具。該計畫的細節預計將在未來幾周內公布,包括中國人民銀行在內的中國監管機構將負責實施。
報導指出,穩定幣是一種旨在維持恆定價值的加密貨幣,通常與美元等法定貨幣掛鉤,其底層的區塊鏈技術可實現低成本的即時、無邊界和全天候資金轉移,有機會顛覆傳統資金流動和跨境支付系統。
報導表示,中國長期以來一直希望人民幣能夠獲得與美元或歐元一樣的全球貨幣地位,以彰顯其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但其嚴格的資本管制和每年數兆美元的貿易順差阻礙該目標實現。有市場參與者認為,這些限制也可能成為人民幣穩定幣發展的主要障礙。
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最新數據顯示,6月份人民幣國際支付占比小幅下降0.01個百分點至2.88%,創兩年新低,維持全球第六大貨幣。相比之下,美元在當月占比為47.19%。
報導提到,中國此舉正值越來越多中國出口商使用美元支持的穩定幣。美國總統川普今年1月開啟第二任期後就表態支持穩定幣,並致力建立監管框架,幫助與美元掛鉤的加密貨幣合法化。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數據,目前由美元支持的穩定幣占市場主導地位,占全球穩定幣供應量99%以上。
延伸閱讀:
陸傳將推人民幣穩定幣 滬港可望成領頭羊
大陸官方2021年出於金融穩定考量,曾明令禁止加密貨幣交易與挖礦。路透引述知情人士說法稱,大陸國務院本月稍晚將審議並可能批准上述計畫,內容包括設定人民幣在全球市場的使用目標,包括追趕美國在穩定幣領域的步伐。同時,也將明確內部監管機構的職責,並納入風險防範的指引操作。
報導指出,大陸高層最早可能在8月底召開相關專題學習會議,聚焦人民幣國際化與正在全球快速發展的穩定幣;預料相關領導人將在會上發表談話,界定穩定幣的定位,並釐清其在商業領域的應用與發展範圍。據了解,上述計畫的相關細節將在未來數周內公布,將由包括中國人民銀行在內的金融、監管機構負責落實。
相關消息人士還透露,中國預計將於 8 月 31 日至 9 月 1 日在天津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SCO)峰會上,與部分國家討論擴大人民幣及可能的穩定幣在跨境貿易與支付中的使用。
事實上,在上述最新計畫披露前,上海一名監管官員7月就坦言,已召開地方政府會議,討論對穩定幣與數位貨幣的戰略回應。而中國人民銀行顧問黃益平近日受訪時也稱,在香港推出離岸人民幣穩定幣「具有可能性」。
港穩步推進穩定幣發展 但具體運作仍不明確
今年以來,香港當局穩步推進穩定幣的發展,而外電今天則透露,中國正醞釀推動人民幣和穩定幣掛鉤的金融創新產品,消息傳來,刺激與穩定幣相關的港股飆升。外電報導,中國正醞釀一項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中長期發展戰略,內容涵蓋與人民幣掛鉤的穩定幣等金融創新產品,其目的是促進人民幣在全球的更廣泛應用。據報導,這一舉措被視為中國在數位資產政策上的重要立場轉變。
這則消息傳來,與穩定幣有關的港股今早上揚,比如眾安在線於早上11時10分上升9.64%暫報港幣20.58元、國泰君安國際上升4.69%暫報5.35元。對於上述報導,香港輝立證券董事黃瑋傑今早在無線電視台財經節目上說,目前北京對推行穩定幣的方向還不確定,因為幾天前也有外電報導,中國金融監管部門加強限制對穩定幣的討論,以抑制市場的投機行為。
但他對穩定幣的發展持正面態度,指出穩定幣與加密貨幣不同,穩定幣與某種貨幣直接掛鉤,而加密貨幣沒有掛鉤貨幣,這種情況令穩定幣的投機性降低,而加密貨幣的投機性卻很高。他說,穩定幣與某貨幣掛鉤後,發行穩定幣的公司收到貨幣後,可以用來購買債券,從而對穩定債息發生作用,這也是美國在發展穩定幣上關注的問題。
天風國際證券經紀業務部董事李偉傑在同一節目上說,穩定幣在支付上較傳統貨幣有很大優勢,目前已成全球發展趨勢,估計北京方面也想參與其中。他認為,北京方面可以借助穩定幣加促人民幣的國際化。此外,香港和上海可能是優先發展穩定幣的城市,但他認為,香港擁有大量離岸人民幣資金池(超過1兆元),在發展穩定幣方面較有優勢。
在香港,當局也正在穩步發展穩定幣,而香港也是全球除美國之外,第二個擁有相關法案的地方。今年5月,立法會通過了「穩定幣條例草案」,內容涉及穩定幣發行人發牌制度等;相關條例已於8月1日生效,但金融管理局向那家公司發出經營牌照,以及運營詳情,目前還不清楚。
最新的發展是金管局、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14日發表了聯合聲明,表示留意到市場近期出現與穩定幣概念相關的波動,重申當局在考慮穩定幣發行人牌照申請時,將採取穩健及審慎方式,並設立較高的門檻。
據報導,行政長官李家超上月提到,香港處於經濟轉型關鍵時期,要把握中國國家機遇,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穩定幣成為推動香港未來經濟增長和全球競爭力提升的重要一步,更有可能關係到國家的金融安全。從港府立法以至李家超的談話看,香港發展穩定已是必然之勢。
就穩定幣本身而言,如同上述專家所說,它是數位貨幣的一種,但與加密貨幣不同,它與某種貨幣掛鉤。對於香港的穩定幣究竟與港幣抑或人民幣掛鉤,日來本地媒體及金融分析家各有猜測,但兩者都有可能。
穩定幣是與另一種貨幣掛鉤,比如美國的穩定幣與美元掛鉤,它是數位資產,可用於支付、交易所交易和匯款;它還可以用於通過區塊鏈支付基礎設施轉帳,而非傳統的銀行轉帳;它可以實現即時結算,而傳統的SWIFT轉帳需要2至3個工作日。但市場普遍認為,穩定幣也可能出現擠兌,又或助長「洗黑錢」犯罪活動。
儘管如此,香港發展穩定幣已是必然之事,各種分析及專家的評論也普遍給予正面評價,大致包括有利人民幣國際化及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金融戰略意義巨大;香港可趁機發展離岸人民幣,打造全球穩定幣發行樞紐。
另有分析認為,如果人民幣可以借助穩定幣擴大國際化,將可挑戰美元地位。
陶冬:推離岸人民幣穩定幣 理論上沒障礙
近年人民幣國際化步伐進展未見突破,不少人認為,離岸人民幣穩定幣可能是國際化出路。淡水泉投資(香港)總裁陶冬近日接受港媒訪問時指出,由於香港穩定幣是承載著國家戰略的使命,推出離岸人民幣穩定幣理論上沒有障礙,「港幣穩定幣走順後,離岸人民幣穩定幣不會太遲出現」。
對比美國,陶冬接受香港經濟日報訪問時表示,香港穩定幣被賦予複雜的國家戰略使命,隨中美博弈步入「深水區」,川普政府不按常理出牌,讓中國透過SWIFT系統結算存在巨大潛在風險,「對中國經濟、金融安全的衝擊是無法預估」,「中國希望能夠在SWIFT對中國關門的時候,還有第二條路可以走」,而穩定幣擁有繞過中心化結算體系的功能,例如馬來西亞購買中國鞋子,或巴西向中國出售鐵礦砂,可透過穩定幣達成點對點結算。
陶冬指出,離岸人民幣跟港幣一樣,都是跟在岸人民幣的金融系統有一個防護牆,所以「我們叫它人民幣,但實際上只是另外一種貨幣」,但離岸人民幣有一個問題,雖然這些年規模不斷變大,香港也是全世界最大的離岸人民幣市場,因此香港做離岸人民幣穩定幣是一個非常自然的選擇。但「那怕香港是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那也不過是8,000多億人民幣,容量恐怕暫時不夠」,但陶冬仍認為,應大力發展離岸人民幣穩定幣,這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一步。
台灣應發新台幣穩定幣 才有話語權
前行政院院長陳冲認為,台灣各界已漸有發行穩定幣的共識,但對發行台幣、美元或其他或幣為基礎,尚在斟酌。台灣如有意發展線上金融、新台幣虛擬資產交易,應有本土計價單位,換言之想在穩定幣國際舞台上有話語權,新台幣計價穩定幣不可缺。
東吳大學智能商業研究中心主任李宜熹說,新台幣穩定幣已具實質需求,舉例而言順應全球掀起的RWA(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浪潮,債券或基金乃至於房產等傳統資產若代幣化(數位孿生),須搭配具支付與結算功能的穩定幣,才能實現即時清算與交割(DvP)。台灣作為出口導向型經濟體,穩定幣有助於降低跨境供應鏈金融中的匯率風險與交易成本,促進貿易融資的開展。集保中心已與四家銀行展開RWA試辦,亦有多家銀行,積極規劃使用穩定幣進行跨境支付的工具,新台幣穩定幣可以對接美元穩定幣進行即時清算與交割(PvP)。未來不僅可嵌入多元金融創新場景,也將為央行推動CBDC提供制度設計的參考基礎。
然而相關制度設計需審慎評估與安排,包括鏈的選擇、儲備資產管理機制、與CBDC的功能劃分及跨鏈互通標準等核心架構,且台灣無論是穩定幣或CBDC的推動,須正視國際虛擬資產市場的演進趨勢,界定自身的定位與金融創新目標。唯有建立具商業可行性與國際接軌能力的發展模式,台灣才有機會在數位資產的新全球秩序中站穩一席之地。
虛擬通貨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鄭光泰分析台灣應加速發展原因:隨USDC、PayPal USD等合規穩定幣將快速布局全球支付網絡,若遲不開放,將導致支付市場被美元穩定幣主導,台灣金融機構淪為通道;發行新台幣穩定幣,才有自己的數位金融根基;解決台商資金調度與外匯運用上的結構性瓶頸,合規的穩定幣機制可提供「可監管、具效率、低摩擦成本」的替代方案。
MaiCoin集團創辦人暨執行長劉世偉認為,新台幣穩定幣可助企業降低匯損、提升資金調度效率,可擴大新台幣於全球供應鏈中的應用場景,建議由民間主導、政府監理的方式進行試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