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泡水危機 氣候變遷升高人類洪災風險

氣候變遷助長極端天候肆虐,今年夏季以來各地水災頻傳。過去20年來,全球易於遭受洪患威脅的人口,已暴增近四分之一,面對天災風險升高,人類如何因應未來的命運引發關切。

水災是最常見極端氣候

氣候變遷導致全球天災頻傳,其中水災是目前為止最常見的極端天候事件,這是因為降雨模式已經變得更為頻繁和嚴重。近來在印度、中國、德國和比利時都發生致命洪災,災損不計其數,人類的生命和財產都大受威脅。

為了更能掌握洪水的動向,一群專家從2000年開始透過衛星數據,觀察169個國家的900多場水災,並配合對降雨和海拔等地面觀測模擬取得的水災地圖,將數據製成了全球水災資料庫(Global Flood Database),以便對死亡與流離失所的人數、降雨量等災情提供公開的訊息。

研究人員在「自然」(Nature)期刊指出,根據這個資料庫發現,在2000-2015年間,全球有多達8,600萬人因為經濟需求,遷移入已知的洪災區,人數增加了24%;也就是說,過去20年來易於遭受洪患威脅的人口暴增近四分之一。

泡水土地超過格陵蘭島

此外,令人震驚的是,從2000年到2018年的短短18年內,共有22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淹沒,大小超過整個格陵蘭島(Greenland),多達2.9億人受到影響。更糟的是,電腦模擬預估,氣候變遷和人口統計的變化,意味著在2030年將多出25個國家面臨洪災的高風險。

主要研究作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Columbia University's Earth Institute)專家泰爾曼(Beth Tellman)說,這些新增的面臨水災風險人數,是過去估計的10倍之多,因為他們描繪的洪災地圖,加入了從前在水災模型內通常沒有提出的融冰洪災和水壩潰堤。

像是覆蓋在格陵蘭島和西南極洲(West Antarctic)上的冰蓋,一旦融冰恐將使海洋升高12公尺、淹沒城市並重繪地球的海岸線,而全球暖化則加速北極冰層的死亡。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人類活動造成的氣候變遷使地球持續暖化,格陵蘭島正經歷今年來的最嚴重融冰,光是7月27日就流失了超過85億噸的融冰表面質量(surface mass),單日融化的冰量足以讓整個美國佛羅里達州泡在2英寸(約5.1公分)的水中。

除了融冰危機之外,潰壩則格外具有影響力。泰爾曼表示,光是在他們研究中的13起水壩溢流和潰堤事件中,就有多達1,300萬人受到衝擊。

拉丁美洲和中東新災區

一般而言,大多數容易遭受水災肆虐的國家是在南亞和東南亞,但研究報告中的衛星數據則顯示出,拉丁美洲和中東的風險日增。一份外洩的聯合國氣候科學報告預測,未來洪水每年將造成非洲270萬人流離失所,並可能到2050年導致8,500萬人被迫離開家園。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表示,在拉丁美洲光是升溫攝氏1.5度,就可能使哥倫比亞、巴西和阿根廷的受洪水影響人數增加2到3倍,厄瓜多和烏拉圭多出4倍,秘魯則是5倍。

泰爾曼表示,當人類面對洪災的風險,在農村和城市規劃中建立防洪措施是有益的作法。畢竟事前防範勝過事後彌補,在災害管理和預防上花費1美元,最多能省下6美元的救災和復甦支出。

因應水災風險何去何從

世界銀行(World Bank)專家喬曼(Brenden Jongman)表示,全球水災資料庫是了解氣候變遷和社會經濟發展之間關連的「關鍵一步」,肯定衛星科技在保護生態系統的過程中,發揮追蹤變化的作用。但儘管如此,也不足以因應日益升高的水平面。他認為對部份社區來說,撤離容易淹水的地區將是唯一的選擇。

至於英國里茲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冰川學家史雷特(Thomas Slater)則表示,雖然情況令人關切,但科學是明確的,有意義的氣候目標和行動,仍可限制這個世紀的海平面上升幅度,減少嚴重的水災對全球人類與基礎設施造成的破壞。

相關新聞

英國 金融時報(FT)報導, 北京 當局正加強科技國產化,已實施更嚴格的政府採購準則,將逐漸在政府的個人電腦(PC)與伺服器汰除來自...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24日在2024「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年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表示,當前大陸物價漲幅較低,中央政府的負債率不高,...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在 Texas 名為 SB4 的法律美國最高法院允許生效了幾個小時後,上訴法院做出了暫緩判決,上訴法院在聽取對SB4的相關爭論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