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規劃追蹤

金融海嘯之後,各國央行開啟超級貨幣寬鬆的政策,讓債務規模空前膨脹,加上疫情後時代,金融政策失靈,財政負擔加大,各國都面臨債台高築的窘境,如何解決國家財政問題是全球共通的課題。

背景說明

近年來政府財政惡化嚴重,首先賦稅收入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也就是租稅負擔,從80年以後就只有12%左右,較其他國家偏低。其次是未償債餘額不斷增加,根據統計,2016年中央政府舉債1,439億元,其中730億元用來還債,2016未償長債達5兆3,721億元,若加上短期借款1,430億元,中央政府未償還長短債合計為5兆5,150億元,平均每人背負23.4萬元的債務,這個數字還沒有把18兆潛在負債計入,顯示國家財政的脆弱。

政府提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以及紓困振興方案等,經費皆以特別預算編列。這筆龐大公共建設支出若加上後續經費、地方配合款、和未來一定會面臨的追加預算,總支出極可能破兆。在政府財政困窘之際,有必要嚴格監督,以免債留子孫,甚至進一步拖垮國家經濟發展。

 

活動照片

  • 2012成大財政論壇

    2012成大財政論壇

  • 王健壯

    王健壯

  • 李俊俋

    李俊俋

  • 江啟臣

    江啟臣

  • 林濁水

    林濁水

  • 黃秀端

    黃秀端

  • 羅傳賢

    羅傳賢

  • 朱雲漢

    朱雲漢

相關文章

距離總統選舉投票僅剩4個多月,各類民調成天報,影音評論大亂鬥,激情與喧鬧逐漸升高,不相干的外國人看成是「民主嘉年華」,我國民眾卻不能不沉思眼前及未來台灣的沉重挑戰。俄烏戰爭、中美爭霸、台海緊張、總統大選,台灣成為國際矚目的焦點,外國訪客打卡的重點。川流不息的外國訪賓和媒體常問:地方選舉多著重經濟民生,總統選舉是不是聚焦在兩岸及國防議題?我的回答通常是:Yes and No。

 

Yes,因為總統選舉結果攸關國家安全,...

「台灣是出口導向國家」、「出口是台灣經濟的命脈」這樣的語詞常見於對台灣經濟的介紹中,但是一來從來沒人規定經濟非得出口導向不可,二來出口若是命脈,就很容易致命。面對出口連續衰退,我們可以有兩種思維,一是比較結構性、根本性地考慮改變出口在GDP與經濟成長中的重要性,另一是比較淺碟式地維持既有結構,努力保持或找到所有有利於出口的政策與動能。在經濟順風時,後者實易如反掌;當經濟逆風時,後者就常力不從心,只能期待風向轉變。

金管會 主委 黃天牧 昨(4)日表示,OECD(經濟合作發展組織)今年10月將宣布修正公司治理原則,新增永續韌性篇章,金管會也在今年推動「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並在8月宣布接軌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FRS)永續揭露準則藍圖,就是呼應OECD最新發展趨勢並為國際先行者。

20年前我國通過金融控股公司法,確立金融跨業模式採美式金控公司架構,根據金控法第36條規定,金控公司之業務以「投資」及對「被投資事業之管理」為限,標示著我國選擇了純粹控股公司(pure holding company),而非如綜合銀行的營業型控股公司制度。

為搶業績和市占,投信業者大舉動用 高股息 ETF(指數股票型基金)中的「收益平準金」衝高 配息 率,更頻頻更換指數成分股,這兩大問題引發投資人投訴,金管會決定出手了。

金管會將對ETF中的平準金動用原則、收益狀況、配息政策等研擬一致性規範、並將配息來源做資訊揭露,藉此遏止以動用收益平準金做「超額配息」拉客的亂象。

據金管會研擬三大方向,一、平準金動用原則,包括如何使用平準金?相關資訊揭露?...

高股息ETF頻頻動用平準金穩住配息率,逼得金管會出手管理了。 金管會指出,收益平準金機制原是避免ETF因特殊原因,如大額申購稀釋配息時的通融機制,但近來不少投資人申訴,部分ETF以平準金配息的比例過高、且啟動時點不明確,已要求投信投顧公會研議訂定通則規範。

避免外資一需要調頭寸,就拿台股當提款機,金管會29日宣布,提前一個月開放外資可拿台股作抵押調度外幣,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指出,相關系統已建置完成,外資每月要登錄系統申報、控管,目前有1,657家上市櫃公司股票可作外資的融資擔保品,佔上市櫃公司家數9成以上。金融機構部分,國內有30家銀行可作保銀。

外資今年大買台股,持有總市值已超過新台幣22兆元,金管會開放外資可用台灣上市櫃股票作海外投資活動的擔保品,外資海外需要資金或因應基金贖回時...

為防堵金控大股東不當干政,金管會原研議修法,最重要求限期處分持股,如今突然大轉彎。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昨(29)日表示,研擬的修法草案將只保留最重5,000萬元罰鍰,其他包括限制表決權、解除或停職該法人董事、限期處分持股三道緊箍咒將全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