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規劃追蹤

金融海嘯之後,各國央行開啟超級貨幣寬鬆的政策,讓債務規模空前膨脹,加上疫情後時代,金融政策失靈,財政負擔加大,各國都面臨債台高築的窘境,如何解決國家財政問題是全球共通的課題。

背景說明

近年來政府財政惡化嚴重,首先賦稅收入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也就是租稅負擔,從80年以後就只有12%左右,較其他國家偏低。其次是未償債餘額不斷增加,根據統計,2016年中央政府舉債1,439億元,其中730億元用來還債,2016未償長債達5兆3,721億元,若加上短期借款1,430億元,中央政府未償還長短債合計為5兆5,150億元,平均每人背負23.4萬元的債務,這個數字還沒有把18兆潛在負債計入,顯示國家財政的脆弱。

政府提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以及紓困振興方案等,經費皆以特別預算編列。這筆龐大公共建設支出若加上後續經費、地方配合款、和未來一定會面臨的追加預算,總支出極可能破兆。在政府財政困窘之際,有必要嚴格監督,以免債留子孫,甚至進一步拖垮國家經濟發展。

 

活動照片

  • 2012成大財政論壇

    2012成大財政論壇

  • 王健壯

    王健壯

  • 李俊俋

    李俊俋

  • 江啟臣

    江啟臣

  • 林濁水

    林濁水

  • 黃秀端

    黃秀端

  • 羅傳賢

    羅傳賢

  • 朱雲漢

    朱雲漢

相關文章

立法院修正《職權行使法》所引起的憲法爭議,憲法法庭在做成暫時處分之後,繼續再就本案的聲請舉行了言詞辯論,引起各方高度關注。此案值得從客觀憲政秩序的視角,而非政黨政治鬥爭的觀點,進行觀察。因為此案對於我國憲政尚非完全成熟的民主發展進程而言,至關重要。

近來房價持續飆漲,各地區房價屢創新高,雖然房價所得比與貸款負擔率也同創歷史新高,造成購屋負擔愈加嚴重,但住房需求卻有增無減,短期似乎沒有減緩跡象。高房價面對如此長期負擔困境,近日又遭逢股市重挫,是否終將引發房市下跌?值得探討。

 主計總處6日公布7月消費者物價(CPI)指出,受凱米颱風影響,蔬果上漲,推升7月通膨率至2.52%,創近五個月新高,研判8月蔬果漲幅會再擴大,通膨率也會升高。雖然通膨壓力升高,但尚屬平穩。

總統、 行政院 、監察院及立法院民進黨團聲請 立法院職權行使法 及刑法藐視國會罪法規範憲法審查,憲法法庭昨言詞辯論,國會改革釋憲案,4位出庭提供法律意見的專家學者,聲請方推薦的台大法律學院特聘教授張文貞、政大法學院副教授林佳和一面倒主張違憲,但立法院推薦的東吳大學副校長董保城、台北大學法律系副教授黃銘輝態度中立。審判長許宗力諭知三個月內宣判,必要時依法延長兩個月。

我從事科技業及創投業已超過五十年。一路走來,篳路藍縷,見證了台灣從蕞爾小島變身為全世界的科技重鎮,不論是在電腦、電腦零組件、 半導體 、光電、生物科技等等都有顯著的成就。尤其是半導體產業,以晶圓製造為核心,自上游的IC設計到下游的封裝測試,都自成系統,一氣呵成,傲視國際,身為科技產業的老兵,我實與有榮焉。

金管會昨(30)日宣布開放主動式ETF(指數股票型基金)、及被動多資產ETF兩大新商品,預計今年底將完成法規和系統,最快2025年有首檔新商品問世,以15家有意願承辦投信業估計,2026年累計發行規模可望上看2,000億元。

根據主計總處最新公布,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2.42%,是4個月以來的新高,在大通膨時代,台灣薪資上漲速度慢,絕大多數受薪階級,實質收入變少了,成通膨受害者,面對嚴峻的通膨壓力,政府拋磚引玉,要替軍公教加薪3%,而加薪是否會讓物價上漲,甚至引發通膨螺旋,引起各界討論。至於退休人員月退金是否比照,也備受關注。

台灣經濟研究院昨(25)日發布最新經濟預測, 上修今年國內經濟成長率至3.85%,較前次預測上修0.56個百分點,主因投資、貿易逐步好轉。但也示警應關注通膨,及留意AI熱潮能否「飛入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