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思潮

在網路發達的今天,影音媒體取代文字佔據我們的生活 你還記得最近讀的一本書是什麼嗎? 或許影像聲音可以衝擊視覺感官,卻沒辦法取代書本中一字一句帶來的心靈衝撞與震撼 ,讓我們一起慢下來,梳理這塊土地上的歷史與人文精神吧!

背景說明

風潮是一時的,趨勢是未知的,而「文化根基」則植基於人心、訴諸於未來的價值信念。面對政治紛亂、社會失序、角色混淆、人文崩壞的現實,知識份子必須勇於發聲;族群、政黨、個人更須拋私忘利。對於台灣的未來,不能只焦慮、懼怕,更不能漠視與空想。選擇思考、聚集大家的智慧,為未來作籌謀,重建台灣社會的核心價值。

活動照片

  • 2022 Podcast 訪問時報出版趙政岷董事長

    2022 Podcast 訪問時報出版趙政岷董事長

  • 2022 與坪林國中至兩廳院導覽參訪

    2022 與坪林國中至兩廳院導覽參訪

  • 2012 中央大學余紀忠講座 「新美國大學典範」

    2012 中央大學余紀忠講座 「新美國大學典範」

  • 2019 中央大學余紀忠講座 王汎森院士「從近代中國反思現今社會」

    2019 中央大學余紀忠講座 王汎森院士「從近代中國反思現今社會」

  • 2021 網路時代下文化衝擊與蛻變 研討會大合照

    2021 網路時代下文化衝擊與蛻變 研討會大合照

  • 2011 中央大學余紀忠講座 設立白先勇書架

    2011 中央大學余紀忠講座 設立白先勇書架

相關文章

法國 日前逮捕 Telegram 執行長度洛夫,多位科技巨頭高喊「自由」,要求將其釋放。法媒社論分析,平台挑戰 歐盟 法規,事件重啟了數位空間中法治與 言論自由 界限的論戰,為當代民主重要議題;本次事件除掀起俄法兩國政治角力,幣圈也受到波及,與Telegram相關的區塊鏈項目代幣Toncoin崩跌超過20%,市值蒸發多達30億美元。

揭密網站「維基解密」創辦人亞桑傑(Julian Assange)今天抵達美屬北馬里亞納群島塞班島的法院,正式承認違反美國間諜法後重獲自由,將返回故鄉澳洲。

4月17日,星期三黎明時分,一小群學生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搭起帳篷,抗議以色列在加沙的軍事行動,並呼籲學校停止與他們認為支持戰爭的公司保持商業關係。

巴勒斯坦武裝團體哈瑪斯( Hamas ) 10 月 7 日對以色列發動攻擊以來, 哈佛大學、賓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 MIT )等多所美國名校校園內發起「挺巴運動」,其中上述提及這 3 所大學更有學生公然喊出「種族滅絕猶太人」,引發全美社會議論。在輿論壓力下,賓州大學校長於 9 日宣布請辭。

路透報導,季辛吉顧問公司(Kissinger Associates)發聲明指出,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29日在美國康乃狄克州的家中去世,享嵩壽100歲。季辛吉在美中台關係中扮演關鍵角色,當年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轉向與北京建交,關鍵人物就是季辛吉。

享譽國際的捷克裔作家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 ) ,於7月12日被證實在 法國 巴黎過世,享壽94歲。昆德拉於1929年出生捷克斯洛伐克,在1968年曾參加過推動民主化改革的「布拉格之春」運動,並且在1975年流亡法國。

1997年到2010年間出生的Z世代已占全球人口近3成,具有7兆美元消費力,將主宰未來世界,各產業都面臨與Z世代溝通的挑戰。The News Movement(TNM)總編輯Kamal Ahmed直言,年輕世代不喜歡被當傻子,仍期待在充滿娛樂性的社群上獲取有營養的內容,「我們要努力在垃圾食物裡當好吃的紅蘿蔔」,產業不能像父母試圖「教育」下一代,而是要像朋友一樣聆聽Z世代想法。

本月底即將舉辦的「世界新聞媒體年會,將邀請曾」主導「日本經濟新聞」(NIKKEI)收購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FT)的靈魂人物、日經常務董事荒川大祐一同參與,這位媒體前輩率先接受聯合報獨家專訪,直言生成式AI在全球掀起浪潮,不只內容產製速度讓新聞業備受挑戰,但數AI究竟是新聞業的殺手還是救星? 「誰都無法預測十年後會發生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