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徹底改變人們工作與生活方式。這份影響將跟著我們多深?多遠?我們還有機會回到過去嗎?真正屬於這世代青年人的挑戰,或許才正要開始。

背景說明

2019年下半年開始,新冠肺炎延燒全球,我們從未想過有這麼一天,在科技醫療發達的今天,會被迫進行物理上的隔離;雖隨著疫苗研發與防疫政策的落實,各國在2021下半年開始逐步解封,但復原這場疾病大流行所造成傷害的漫漫長路,才正要開始。

疫情爆發以來,全人類的生活發生重大改變,在隔離政策實施下,生存、教育、經濟上的權利,都大受影響,這世代的青年,對網路的依賴更達到高峰。我們看見世界的變化,卻無法預測他將為未來埋下怎樣的火苗;改變與檢討,更顯刻不容緩。 不論如何,我們除了希望共同撐過這場全球危機,也希望展現韌性與反思,放慢腳步去檢視應國家長遠規劃,將劣勢化為優勢,再次出發。

活動照片

相關文章

日本共同社周日公布最近民調,大約有80%民眾認為,由於日本各地新冠肺炎新增案例激增令人憂心,今年東京奧運應取消或再延一年;菅義偉團隊支持率與反對率也形成死亡交叉,主因就是防疫沒做好。媒體11日也指出,2022年的北京冬奧得密切注意日本狀態,因為明年全球高機率仍深陷疫情泥淖。

全球最大政治風險顧問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4日發布《2021年全球10大風險》報告,認為美國第46任總統拜登就職後,難以化解國內的兩極分化趨勢,將是今年全球面臨的最大風險;各國對抗新冠疫情,成為長期抗戰,以及美中角力的戰場日益擴大,也被列為關鍵挑戰。

新冠疫情不斷蔓延,全球死亡人數已累計突破180萬,8,570萬例確診,加上新一波冬季疫情來勢洶洶,英國實施第三波全國封鎖,德國和中國皆加強隔離,日本亦將祭出新的限制措施。

新冠肺炎全球延燒,各國空中交通幾乎停擺,航空業對於突如其來的衝擊,面臨極大考驗,不只有減班、減薪、裁員措施外,甚至有不少公司聲請破產,疫情影響使過去光景不在。最新數據指出,在短短幾個月的疫情期間,抹滅了21年的航空業成長,航空客運量直接回到1999年的水平。

南韓行政安全部1月3日發布最新人口統計數據,2020年的南韓人口為5182萬9023萬,由於全年新生兒首度跌破30萬人(27萬5815人),全國人口數比2019年減少2萬餘人。韓媒《中央日報》稱,南韓統計廳曾預測人口將從2021年開始減少,沒想到「人口負增長元年」提前到來。《朝鮮日報》稱,自從南韓在1970年正式進行出生人口統計以來,從未出現死亡人數超過新生兒人數的情況。

牛津大學醫學教授貝爾(John Bell)表示,雖然目前尚未有證據表明南非變種病毒「501.V2」比其他變種病毒來得更致命,但是相較於英國變種病毒「B.1.1.7」,南非變種病毒更具傳染性,且傳播速度也更快,更重要的是目前的疫苗不曉得是否對它有效。

歐洲多國先後展開新冠肺炎疫苗的接種工作,但相繼出現疫苗供應不足的狀況,德國和丹麥可能會遵循英國的計畫,延遲為民眾注射第二劑疫苗的時間。美國方面,「曲率極速行動(Operation Warp Speed)」首席科學顧問 Moncef Slaoui 在接受「Face the Nation」節目專訪時提到,為加快疫苗接種速度,美國政府正考慮給予 18~55 歲族群減半的莫德納新冠疫苗建議劑量。

2020年台灣出生及死亡人口首度出現「死亡交叉」,人口縮水程度恐達1萬多人,台灣的高齡及少子化危機,就連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4日都在鴻海研究院揭牌儀式上表示憂心。亞洲方面,南韓2020年也第一次出現人口負成長窘境,總人口約減少2萬人,日本更是已經連續11年人口縮水,就連放寬一胎化政策的中國人口成長率也在1%以下,幾個東亞國家紛紛步上歐洲後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