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徹底改變人們工作與生活方式。這份影響將跟著我們多深?多遠?我們還有機會回到過去嗎?真正屬於這世代青年人的挑戰,或許才正要開始。

背景說明

2019年下半年開始,新冠肺炎延燒全球,我們從未想過有這麼一天,在科技醫療發達的今天,會被迫進行物理上的隔離;雖隨著疫苗研發與防疫政策的落實,各國在2021下半年開始逐步解封,但復原這場疾病大流行所造成傷害的漫漫長路,才正要開始。

疫情爆發以來,全人類的生活發生重大改變,在隔離政策實施下,生存、教育、經濟上的權利,都大受影響,這世代的青年,對網路的依賴更達到高峰。我們看見世界的變化,卻無法預測他將為未來埋下怎樣的火苗;改變與檢討,更顯刻不容緩。 不論如何,我們除了希望共同撐過這場全球危機,也希望展現韌性與反思,放慢腳步去檢視應國家長遠規劃,將劣勢化為優勢,再次出發。

活動照片

相關文章

2019年全球因為新冠病毒肆虐,造成了重大的損失,至今仍在努力的對抗疫情,而台灣由於防疫有成,已多次登上國際媒體,《紐約時報》今日以「台灣如何計畫免於(大部分)疫情」為題,表示雖然台灣目前成功的抑制了疫情的蔓延,但仍有民眾擔憂不知道能持續多久,且專家認為長久以來的鎖國可能造成台灣被孤立。

德國總理梅克爾今天在新年談話中重申,明年9月大選她不會再參選。而在執政15年內,她認為今年是最艱困的一年;但武漢肺炎疫苗開始施打後,也讓2021年成為充滿希望的一年。

世衛組織於2021年第一天將輝瑞大藥廠(Pfizer)和德國生技公司 BioNTech 合力研發的 2019 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列為可緊急使用,表示此舉為各國加快批准進口和注射疫苗開啟大門。台灣方面,疫苗開發進度出現拉距戰,共有 4 家業者投入開發,其中最先投入疫苗開發、最先執行一期的國光生 (4142-TW),臨床二期審查受阻;高端疫苗 (6547-TW) 則因與美國國衛院合作,研發進度超前已啟動二期收案,不過台灣政府已向國際洽購疫苗,後續是否能加快批准疫苗上市仍是未知數。

近日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督軍永齡基金會採購輝瑞疫苗,火速40小時送件衛福部,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缺乏原廠授權書。美國大學教授翁達瑞以美國法律觀點出進度無法前進的關鍵原因。

疫情指揮中心24日晚間召開臨時記者會,下重手處理案889可能衍生的相關危機,中山醫大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說,這證實了他個人的擔憂,回溯匡列5千人強制隔離,若還是找不出感染源,疫情警戒層級將升到第二級,最可怕的是,一旦社區也抓出不明來源的確診病例,且病例急速爆量,疫情警戒將推進第3級,大幅影響我們日常生活和經濟活動。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也重話表示,「疫情恐難善了」,並且疾呼:公布鉅細靡遺的確診者足跡,再配合上時間、地點相匹配的接觸民眾強制大量篩查,才能有效撈出密切接觸與非密切接觸的感染者。

急診被塞爆、病房滿床、醫護疲於奔命,難以想像這是雙北醫院真實上演的現況,即使第一線已經滿了,救護車還是源源不絕地把病人送進來。雖然地方政府、指揮中心積極擴充量能、解決問題,若確診數持續居高不下,到底台灣醫療還可以撐多久?

編者按: 台灣這波疫情已累計兒童確診重症達14例,其中有4人是死於腦炎。在疫苗尚未開始施打的情況下,讓不少家長感到焦慮,也不知道該怎麼預防。前總統馬英九25日在臉書上質疑,指揮中心引以為傲的超前部署在哪裡?難道這就是蔡政府所說的「有政府,請安心」?「你怎麽能不憤怒?」

印度在短短一個月內從疫情快到尾聲,轉變成火化場不足、只能臨時搭建焚燒場的變種病毒爆發之地。才被發現的印度變種B.1.617,已快速入侵至少10個國家,專家提醒,即使有安檢、隔離政策,仍沒有國家能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