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徹底改變人們工作與生活方式。這份影響將跟著我們多深?多遠?我們還有機會回到過去嗎?真正屬於這世代青年人的挑戰,或許才正要開始。

背景說明

2019年下半年開始,新冠肺炎延燒全球,我們從未想過有這麼一天,在科技醫療發達的今天,會被迫進行物理上的隔離;雖隨著疫苗研發與防疫政策的落實,各國在2021下半年開始逐步解封,但復原這場疾病大流行所造成傷害的漫漫長路,才正要開始。

疫情爆發以來,全人類的生活發生重大改變,在隔離政策實施下,生存、教育、經濟上的權利,都大受影響,這世代的青年,對網路的依賴更達到高峰。我們看見世界的變化,卻無法預測他將為未來埋下怎樣的火苗;改變與檢討,更顯刻不容緩。 不論如何,我們除了希望共同撐過這場全球危機,也希望展現韌性與反思,放慢腳步去檢視應國家長遠規劃,將劣勢化為優勢,再次出發。

活動照片

相關文章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延燒,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宣布,將展開大規模接種計畫,將以三大面向,包含納入基層診所接種服務、推動社區接種站、建立疫苗預約平台進行。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規畫6月到8月,若疫苗數量足夠,將啟動全面接種作業,希望每周完成至少100萬劑接種。

日本首相菅義偉2日晚在COVID-19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疫苗高峰會中宣布,追加捐巨款並承諾將捐疫苗給海外。日本每日新聞報導,日本每日新聞二日報導,6月下旬直接提供英國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給台灣,但報導中並未提及數量。

針對新冠肺炎的疫苗開發,全世界都如火如荼進行,其中資訊混雜難分,余紀忠文教基金會針對最基本的疫苗開發流程,到疫苗保護率與各大廠品疫苗比較,讓大家一次了解。防疫視同作戰,大家需一起齊心了解關心!

編者按: 台灣近期為了疫苗採買爭論不休,到底疫苗是否能由民間或地方自行購買?購買的流程與後續又要注意什麼?針對上述問題,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老師,將於本文提供他專業的觀點。

政大名譽教授陳聽安、政大財政系教授陳國樑於《聯合報》撰文指出,目前國家財政,舉債度日,疫情已使許多民眾生計驟失,所有國人生命同感威脅、日常生活皆受影響,定向紓困必然造成社會矛盾與怨懟。

指揮中心先是公布「地方政府或企業申請疫苗專案流程」,昨天又改口「希望不要透過第三手」,強調需符合「政府與原廠簽約採購」,「中央進行統籌分配」兩大原則,增加民間疫苗採購更加困難,張鴻仁強調,只有需求問題,沒有法規障礙。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宣布,近日已依各縣市需求量,完成26萬劑新冠肺炎疫苗配送,因應6月底前將有200萬劑疫苗抵台,明天公布大規模接種計畫,加速施打。但先前新冠疫苗開放自費接種民眾不能自選廠牌,讓民眾接種意願降低,對此,指揮官陳時中首次鬆口:「之後有在規劃讓大家來選擇。」

歐盟的疫苗護照系統基礎設施6月1日將準備就緒,預定在7月正式啟動。歐盟執行委員會5月31日提議,應容許14天前完全接種過疫苗的民眾在歐盟國家之間旅遊時,不需接受病毒檢測和隔離。另外,在即將召開的G7會議上,英國首相強生呼籲應盡快對疫苗護照達成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