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徹底改變人們工作與生活方式。這份影響將跟著我們多深?多遠?我們還有機會回到過去嗎?真正屬於這世代青年人的挑戰,或許才正要開始。

背景說明

2019年下半年開始,新冠肺炎延燒全球,我們從未想過有這麼一天,在科技醫療發達的今天,會被迫進行物理上的隔離;雖隨著疫苗研發與防疫政策的落實,各國在2021下半年開始逐步解封,但復原這場疾病大流行所造成傷害的漫漫長路,才正要開始。

疫情爆發以來,全人類的生活發生重大改變,在隔離政策實施下,生存、教育、經濟上的權利,都大受影響,這世代的青年,對網路的依賴更達到高峰。我們看見世界的變化,卻無法預測他將為未來埋下怎樣的火苗;改變與檢討,更顯刻不容緩。 不論如何,我們除了希望共同撐過這場全球危機,也希望展現韌性與反思,放慢腳步去檢視應國家長遠規劃,將劣勢化為優勢,再次出發。

活動照片

相關文章

編者按: 高端疫苗自從通過緊急使用授權(EUA)並納入公費施打計畫後,審查過程未公開且無媒體提問,導致爭議不斷,衛福部長陳時中承諾將公開去識別化會議紀錄,藥署終於在今(2)日公布,根據記錄,不少專家對此更加隱憂,質疑高端通過EUA過於迅速,挑戰才要開始。

編者按: 高端疫苗上月19日通過EUA緊急授權,但審查過程不公開也未開放媒體提問惹疫,在與論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強調會在2週內公布去識別化的會議記錄。而食藥署於本月2號公布高端COVID-19疫苗EUA會議記錄,會中多位專家認同高端疫苗抗體效價達到EUA標準,但質疑對Delta等變種病毒保護效果,建議後續追加第3劑試驗並研發改良型疫苗。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近日指出,應以新病毒看待Delta病毒,甚至認為傳播力不輸水痘。衛服部長陳時中就指出,就連疫苗高覆蓋率高的國家,包含荷蘭、以色列、英國與美國等,疫情都不斷升溫,凸顯圍堵邊境的重要性。

隨著國外陸續解封,不少國家朝「完全常態化」邁進,推出疫苗護照便民,在公共場合中使用,更希望早日開放遊客入境旅行。外界關心,台灣是否也會比照辦理?衛福部長陳時中今天鬆口說,中央有積極在做,但不考慮把疫苗接種跟通關權利掛勾。

編者按: 新冠疫情造成許多人生活改變,經濟的壓力又或是戶外娛樂活動停擺,根據國外報導,家庭受虐施報案例在此期間不斷攀升。社會安全網將是未來防止兒童受虐與家庭暴力的一個防護,行政院29日拍板增加預算,將針對精神疾病、毒品的社會安全漏洞進行補強。

全球新增1.2億貧窮人口!超過1/5的5歲以下孩童發育不良;影響12.5億學生就學;危及16億人的工作;發展中國家債務顯著上升,這些人都是「新冠災民」。

民調顯示,近5成民眾不滿意蔡政府的紓困政策!民眾黨29日公布委託趨勢民調公司施作的民調,有高達45.1%受訪民眾表示收入減少,且紓困政策的不滿意度高達48.6%。民眾黨呼籲,6月失業率高達4.8%,而7月疫情警戒持續,失業率恐怕將更嚴重,政府應放寬紓困門檻,並排富普發現金。

台灣在去年成功守住新冠疫情的侵襲,成為全球防疫模範生,卻在5月開始接連爆出確診病例,引起國際關注。彭博社最近分析台灣的防疫究竟哪個環節出了錯誤,竟發現台灣即使經歷了將近一年的疫情空窗期,卻並未抓住機會好好防疫,這一切都源自於台灣的「自滿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