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徹底改變人們工作與生活方式。這份影響將跟著我們多深?多遠?我們還有機會回到過去嗎?真正屬於這世代青年人的挑戰,或許才正要開始。

背景說明

2019年下半年開始,新冠肺炎延燒全球,我們從未想過有這麼一天,在科技醫療發達的今天,會被迫進行物理上的隔離;雖隨著疫苗研發與防疫政策的落實,各國在2021下半年開始逐步解封,但復原這場疾病大流行所造成傷害的漫漫長路,才正要開始。

疫情爆發以來,全人類的生活發生重大改變,在隔離政策實施下,生存、教育、經濟上的權利,都大受影響,這世代的青年,對網路的依賴更達到高峰。我們看見世界的變化,卻無法預測他將為未來埋下怎樣的火苗;改變與檢討,更顯刻不容緩。 不論如何,我們除了希望共同撐過這場全球危機,也希望展現韌性與反思,放慢腳步去檢視應國家長遠規劃,將劣勢化為優勢,再次出發。

活動照片

相關文章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正式批准美國藥廠輝瑞(Pfizer)和德國生技公司 BioNTech 合作的新冠疫苗取得藥證許可,因此國內已有保瑞藥業表態,也讓市場關心曾經取得有條件授權的東洋,是否有意願會再次引進 BNT 疫苗。

綜合媒體報導,立法院新會期將於9月展開,蘇內閣將有三大關要闖,第一,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振興五倍券為主的紓困特別預算案要搶通過;第二,在野黨對囤房稅議題磨刀霍霍;第三,年底的四大公投案。

聯亞生技申請緊急授權許可(EUA)被駁回六天後,董事長王長怡22日親上火線召開記者會,批評政府採用「僅取單一時間點」的免疫橋接方法,作為最重要且唯一比對標準,忽略T細胞的重要性,而且用武漢株做EUA已經out of date(過時),王長怡批評「台灣怎麼這麼大膽,全球沒人敢這麼做」。

編者按: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日前投書媒體,示警「科技業人才荒」,佔據各大新聞標題,也帶出許多討論,除了科技人才外,台灣的高等教育到底培育出怎樣的下一代?教改推行這麼多年,卻造就大學生逐年升高的休退學比例,教育下一里路怎麼走台大校長管中閔接受訪問時,針對這個議題提出他的見解。

疫情對全球帶來重大影響,金管會主委黃天牧今天表示,疫情期間不僅要處理疫情問題,也要在疫情期間塑造疫情後新典範;面對永續發展,他預期現階段全球會面臨4大重要議題。

編者按: 國產疫苗繼高端之後,16日聯亞疫苗申請緊急授權失敗,多位專家不感意外,因我國著重於中和抗體濃度的EUA審查,聯亞無法彰顯其細胞免疫反應的優越性;其需待完成三期臨床試驗,與完成三期臨床試驗中期、重新申請緊急授權,才有望敗部復活。

勞動部16日公布最新無薪假統計,這一期家數與人數續增,來到4,702家,續創歷史新高,實施人數也來到57,781人,為疫情以來新高。從行業別來看,住宿及餐飲業與批發及零售業持續惡化,甚至支援服務業也不見好轉。

立法院新會期即將於9月開議,本會期屬於預算會期,根據民進黨立法院黨團規劃,本會期開議後,將優先審查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國營事業預算、紓困5.0,中選會委員同意權及特別預算與特別條例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