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徹底改變人們工作與生活方式。這份影響將跟著我們多深?多遠?我們還有機會回到過去嗎?真正屬於這世代青年人的挑戰,或許才正要開始。

背景說明

2019年下半年開始,新冠肺炎延燒全球,我們從未想過有這麼一天,在科技醫療發達的今天,會被迫進行物理上的隔離;雖隨著疫苗研發與防疫政策的落實,各國在2021下半年開始逐步解封,但復原這場疾病大流行所造成傷害的漫漫長路,才正要開始。

疫情爆發以來,全人類的生活發生重大改變,在隔離政策實施下,生存、教育、經濟上的權利,都大受影響,這世代的青年,對網路的依賴更達到高峰。我們看見世界的變化,卻無法預測他將為未來埋下怎樣的火苗;改變與檢討,更顯刻不容緩。 不論如何,我們除了希望共同撐過這場全球危機,也希望展現韌性與反思,放慢腳步去檢視應國家長遠規劃,將劣勢化為優勢,再次出發。

活動照片

相關文章

指揮中心6日證實,7日當天自購的62萬劑AZ疫苗將在下午到貨,而日本捐贈的113萬劑AZ疫苗也將在8日抵台,這兩波疫苗共175萬劑何時能開打,相關進度受關注。若屆時長者打氣不佳,指揮中心將往下開放年齡層接種,加快施打速度。

五月失業率百分之四點一一,創下七年半以來的單月最高紀錄。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學系副教授辛炳隆分析,這算「微幅上升」,但隱藏兩類失業黑數,將是未來失業的高風險群,恐比五月失業率更值得關注。他認為,政府除了紓困,還須恢復與提升經濟動能,解封有其必要。

關島首班直飛航班今啟航,由行政院政委唐鳳規畫的「疫苗預約登記系統」也在今天啟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今表示,在國外施打完第一劑的民眾,依照時間仍可在台灣預約施打第二劑疫苗。又陳時中今天在指揮中心記者會上表示,將會朝開放疫苗混打的方向來做,但目前相關研究還在進行中,會等證據更清楚後再來宣布。

我國5日新增廿八例本土病例、一例死亡個案,再創五月十一日本土疫情爆發以來的新低紀錄,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整體看來疫情趨勢逐步往下。行政院長蘇貞昌在擴大防疫會議中表示,部分縣市仍有零星群聚感染,目前雖尚未有解除三級管制的條件,但因應多數縣市的疫情已趨緩,各行各業管制措施有合理調整空間,希望指揮中心訂出管制原則,預計本周內向民眾報告。

受疫情影響,離岸風電進度不如預期,原先經濟部規劃今年累計併網目標為2.6GW;但能源局表示,考量疫情、遴選風場合約彈性機制,預計實際併網量下修至701MW,其中台電一期風場將在月底完成併網。

面對 7 月 12 日是否解封,民間出現兩派意見。一般民眾認為,變種病毒頻頻叩關且疫情尚未穩定,加上疫苗覆蓋率嚴重不足,連微解封都有風險存在。但業者與部分專家則認為,再不解封,台灣經濟將進一步遭到重創。面對是「錢與生命的選擇」,政府要有智慧決定下一局。

原本大家期盼7月12日解封有望,但台北市市場連環爆,先是有北農、環南,以及虎林街,現在連南機場附近也有人染疫!7月12日還有解封或降級機會嗎?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認為,台灣的社區感染不可能清零,目前就是做好減災,以及盡快施打疫苗,涵蓋率至少達1成5再解封,才能讓防疫與經濟達到平衡。

編者按: 三級警戒至今快兩個月,許多產業面臨倒閉危機,雖中央祭出「紓困4.0」方案,看似每個部會都有相應紓困措施,但實際上產業申請紓困時卻處處碰壁,甚至有業者直言今年的紓困方案做得比去年更差,引發不少民怨。究竟中央的紓困方案出現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