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環境

面對全球氣候、環境的日益惡化,如何重視極端氣候下所帶來衝擊,以及建立環境永續的生命態度,已成為每一位地球公民最重要的課題。

背景說明

全球氣候的變遷,異常天候如颱風、地震、水災等已超出過去預防的思維,再加上能源供需受限,碳排放造成臭氧層變異,綠能開發刻不容緩,2020澳洲大火更為全世界所警惕,環境開發與保護應重新檢討,人與環境共存的新世界。

基金會自民國79年成立河川保護小組以來,即針對環境變化趨勢,舉辦不同主題的研討會,建立政府、學者與民間對話的平台,長期關懷追蹤台灣國土規劃及河川治理等課題。期望將過去以經濟掛帥為導向,漫無節制的開發,改變為以生態環境為基礎的永續發展,才能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嚴峻考驗。

活動照片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相關文章

攸關2050年淨零排放的「氣候變遷因應法」5月 通過立院初審 ,時隔近半年今(9日)首次黨團協商。場外則有多個環保團體於立法院門口舉布條抗議,提出民間六大訴求,呼籲儘速完成修法。不過協商進行三個多小時,「氣候法」爭議條文仍全數保留,外界關心的碳費議題也並未進入討論。

旱災經濟部災害緊急應變小組今天召開工作會報,評估台南累積降雨量異常少,且曾文、烏山頭水庫蓄水量低,因此決定嘉南地區明年一期稻作實施全面節水停灌,影響範圍1.9萬公頃,受影響者將給予補償及救助。

經濟部水利署與台灣美光合作,宣布將由台灣美光出資協助水利署辦理石門水庫清淤工作。

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說明我國水產品暫緩輸中情形。

經濟部長王美花昨(8)日表示,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剛結束(COP27),儘管俄烏戰爭導致歐洲能源價格高漲且不足,甚至也讓部分國家重回使用石化燃料。但另一方面卻也讓各國檢討再生能源政策,體認到必須加速再生能源開發。

全球人口突破80億大關,如何以有限的自然資源滿足人類所需成為當今重要課題。本週五(9日)立法院即將重啟協商「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是完備我國氣候法制的指摽性一步。

立法院近日啟動礦業法進程,地球公民基金會今天與民進黨立委舉行記者會,表示全台礦區有7成位於原住民族土地範圍,但現行條文造成多方對立僵局,呼籲修法刻不容緩。

因應半導體產業用地需求,國科會今年初核定中科擴建二期、南科嘉義及屏東等三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