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環境

面對全球氣候、環境的日益惡化,如何重視極端氣候下所帶來衝擊,以及建立環境永續的生命態度,已成為每一位地球公民最重要的課題。

背景說明

全球氣候的變遷,異常天候如颱風、地震、水災等已超出過去預防的思維,再加上能源供需受限,碳排放造成臭氧層變異,綠能開發刻不容緩,2020澳洲大火更為全世界所警惕,環境開發與保護應重新檢討,人與環境共存的新世界。

基金會自民國79年成立河川保護小組以來,即針對環境變化趨勢,舉辦不同主題的研討會,建立政府、學者與民間對話的平台,長期關懷追蹤台灣國土規劃及河川治理等課題。期望將過去以經濟掛帥為導向,漫無節制的開發,改變為以生態環境為基礎的永續發展,才能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嚴峻考驗。

活動照片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相關文章

白河水庫本月5日開始蓄水,結束上半年的清淤,目前蓄水率達90%,蓄水量逾1050萬噸。

國際能源署於5月10日呼籲西方國家考慮儲備鈷和鋰等關鍵電池金屬等原材料,因伴隨綠色能源和經濟轉型或將引發地緣政治風險,因此各國政府需有發展低碳綠色經濟和進一步減排的決心,同時需要有發展綠色能源需要的稀有金屬的支持,如果受限於原材料匱乏,國際氣候雄心有可能很快就不得不調降。

水情改善,嘉南二期稻作下月起供灌,逾1萬5千公頃農田仍有變數。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理事長文魯彬憂心,離岸風機的巨大噪音、往來維運船隻、鋪設海纜時的鑽掘都會造成白海豚的生存壓力,航道畫設也嚴重壓迫白海豚的生存空間。

台中火力電廠2部燃氣機組送台中市都市審議1年多,至今仍被卡關。

中油輸油管破裂導致小琉球沿岸油污嚴重。

行政院表示,為持續提升中部地區空氣品質、並增加自主供電能力,22日已核發台中電廠新增燃氣計畫特種建築物許可,補足「增氣減煤」能源政策最重要拼圖,盼能在2025年後陸續上線發電,以滿足台中市及全國用電需求,並提供擴大減煤條件。

受到梅雨鋒面影響,全台各地水庫蓄水回升,水情持續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