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再生水資源 穩定基本水源供應

去年台灣氣候極端異常,為自1964年以來首度無颱風侵台,做為台灣最高水資源管理機關的水利署,隨即針對開源、節流、備援及調度等執行多項機動調度供水方案,此次罕見大旱也讓全台用水戶無論產業或民眾深刻體會到,水資源缺乏及管理調度會造成多大的經濟及民生衝擊。

工研院研究員蔡翼澤表示,台灣用水分布在工業、生活及農業的比例約為1:2:7,其中,工業用水在科學/工業園區於環評承諾及政策推行下,製程及全廠用水需達50-85%不等的回收率已實施多年,而生活及農業用水習慣為線性經濟,水資源使用後在符合環境保護的標準下即直接排放進入自然水體。在全球循環經濟趨勢下,台灣於104年頒布再生水資源發展條例,明訂再生水供應及使用要求。目前全台包含規劃中、興建中及營運中的再生水廠有11座,預計115年將有每日33.4萬噸的再生水供應量。

再生水(生活污水/工業廢水)處理技術及使用推廣的重要性,在於其不同於雨水受天候影響,也不同於海水淡化有較高的能源需求,本質上適合做為穩定的基礎供應水源。而再生水處理方式往往需應用如生物、膜過濾及脫鹽技術等複合程序,台灣的水處理系統業者雖具備高度整合與客製化能力,但關鍵膜材仍掌握在國際大廠。

工研院近年在中央部會支持下,陸續開發國產化膜材、創新水處理技術、智慧水務及水再生系統整合方案,期能在完備國內再生水處理能量的同時,也能帶動相關產業聚落發展。然目前台灣水價對比全球仍然偏低,在未有合理水價及再生水使用誘因不足情況下,整體再生水資源的推動仍有相當阻礙,希望此次嚴峻水情能成為國內發展再生水的重要契機。

相關新聞

在各種海洋議題上,海委會如何建立正確的國際觀、強化處理國際事務的能量及提升全政府海洋意識、全民海洋素養,引領社會風潮,...
外銷動能疲弱,財政部昨(7)日公布5月出口361.3億美元,年減14.1%,連九黑,主要受出口物價下滑等四大因素影響,...
持續10年關注台灣企業轉型,台灣董事學會7日呼籲,企業應加快「從董事長一人決定,到董事會專業共治及決策」的經營轉型,脫離「神山經濟」迷思,...
台灣美國商會昨公布「二○二三台灣白皮書」,呼籲台灣政府把握當下機會,來改善商業環境以鼓勵投資;但對於政府能源政策用詞嚴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