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環境

面對全球氣候、環境的日益惡化,如何重視極端氣候下所帶來衝擊,以及建立環境永續的生命態度,已成為每一位地球公民最重要的課題。

背景說明

全球氣候的變遷,異常天候如颱風、地震、水災等已超出過去預防的思維,再加上能源供需受限,碳排放造成臭氧層變異,綠能開發刻不容緩,2020澳洲大火更為全世界所警惕,環境開發與保護應重新檢討,人與環境共存的新世界。

基金會自民國79年成立河川保護小組以來,即針對環境變化趨勢,舉辦不同主題的研討會,建立政府、學者與民間對話的平台,長期關懷追蹤台灣國土規劃及河川治理等課題。期望將過去以經濟掛帥為導向,漫無節制的開發,改變為以生態環境為基礎的永續發展,才能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嚴峻考驗。

活動照片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相關文章

受到氣候變遷影響,未來全球作物供應將面臨嚴峻挑戰。

蔡英文總統今年四月宣示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目標,但至今仍未公告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藍圖。

三接風波未平,四接爭議再起。為推動能源轉型,基隆協和電廠燃油機組計畫改建為天然氣機組,須填海造陸18公頃,興建第四天然氣接收站供氣。

除了產業轉型,你我也能貢獻心力,那該從什麼做起? 那些排碳大國的會議承諾是否有效,也是未知數。

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11月1日將於英國格拉斯哥市舉行。

氣候變化無疑是當今最重大國際議題之一,也是人類未來生存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但用來闡述氣候變化方方面面的科技語言和詞匯經常令人感到費解。

醫師警告,隨著未來幾十年全球氣溫升高,與熱壓力相關的慢性腎臟病可能成為全球數百萬勞動階層的主要職業病。

立法院今天邀請環保署等部會針對「我國空氣污染防制工作現況及後續精進作為」進行專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