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6:解鎖氣候變化的關鍵詞

氣候變化無疑是當今最重大國際議題之一,也是人類未來生存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但用來闡述氣候變化方方面面的科技語言和詞匯經常令人感到費解。

了解一些與氣候議題有關的關鍵詞,可能就像掌握了解碼鑰匙,至少有助於讀懂跟氣候議題相關的新聞報道。

下面是部分頻繁見諸於媒體的與氣候變化相關的關鍵詞匯。

氣候峰會(climate summit)

  • 聯合國召集的全球最高級別氣候大會,討論、協調氣候變化對策,確立框架,明確目標、路徑和各國的承諾;
  • COP26全稱是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2021年11月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相關的聯合國峰會還包括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大會,第15屆締約國大會,即COP15,2021年在中國舉行;
  • 已經達成的公約、協定包括:里約熱內盧公約,或稱里約公約(Rio Conventions),包括《氣候變化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和《荒漠化公約》;巴黎氣候協定(Paris Climate Agreement,又稱巴黎協定);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

IPCC

  • 全稱是「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由聯合國和世界氣象組織共同設立的科學機構;
  • 目的和職責是檢查、評估氣候變化相關的最新科研成果。它2018 年的報告提出,地球升溫幅度應控制在 1.5°C 之內,否則後果將極其嚴重,超出預想。

1.5 攝氏度 (1.5℃)

  • 科學家認為,將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 1.5 攝氏度以內將可避免出現氣候變化帶來的最壞後果;
  • 這是與「前工業時代」相比。自工業革命開始以來,地球氣溫已經上升了大約 1℃。

氣候變化 (Climate Change)

  • 影響全球或區域氣候的變化模式,衡量指標包括平均溫度、降雨量,以及熱浪或暴雨等極端天氣發生的頻率;
  • 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可能包括自然過程和人類活動。全球變暖是一個非正式術語,用來描述人類活動造成的氣候變化。

碳足跡(碳腳印,Carbon footprint)

  • 個人或機構、組織在給定時間內排放的碳量,或產品製造過程中排放的碳量

碳中和(Carbon neutral)

  • 二氧化碳淨釋放為零的過程,例如,通過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種有機體,即生物質(biomass)的生長會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而燃燒它們則會釋放二氧化碳;
  • 如果吸收的量和釋放的量相同,那麼這個過程稱為碳中和;
  • 一個公司或國家也可以通過碳抵消的方式達到碳中和。

排放(Emissions)

  • 任何能導致全球變暖的氣體(如二氧化碳)的釋放;全球變暖是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
  • 這些氣體可以小到汽車尾氣或奶牛釋放的甲烷,也可以大到燃煤發電站和重工業產生的廢氣。

反饋環(反饋迴路,Feedback loop)

  • 在氣候變化中,反饋迴路是加快或減慢地球變暖趨勢的一個自然過程,正反饋會加速溫度上升,負反饋會減緩溫度上升;
  • 隨著北極的海冰融化,冰層表面的顏色從明亮的白色變為較深的藍色或綠色,反射的太陽光線減少,被吸收的太陽光線增多,所以極地冰減少意味著變暖加速,更多冰融化,融化的速度更快。

全球變暖(Global warming)

  • 過去幾十年來全球平均氣溫持續上升,科學家認為這主要是由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造成的;
  • 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年份是 2016 年,但英國氣象局數據顯示,氣溫持續上升是一個長期趨勢。

地球工程學(Geo-engineering)

  • 也稱氣候工程學、氣候調整或者氣候干預,主要指運用科技對環境加以大規模改造,目的是阻止或逆轉氣候變化過程;
  • 具體實例包括:從大氣中提取二氧化碳並將其儲存在地下。還有更遠大的設想,例如在太空中部署巨大的反光鏡來反射太陽光線;
  • 科學界對地球工程技術仍有爭議,一部分學者認為可能被證明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方面做得還不夠,另一些人則指出這些技術未經證實,可能會產生不可預見的後果。

氣候變化失控(Runaway climate change)

  • 描述氣候變化在越過「臨界點」後如何突然變得更糟,以至於更難遏止或逆轉;
  • IPCC 2018 年報告說,到 2030 年全球排放量必須減少 45%,到 2050 年達到淨零排放,這樣才有 50% 的機會在本世紀將氣溫上升控制在 1.5°C 以內。

相關新聞

美國能源政策專家麥吉利斯(Jordan Mcgillis)表示,台灣的經濟是由充滿活力的製造業所帶動,經不起電力不穩定帶來的衝擊,...
溫室氣體排放量 不減反增 昨天為世界地球日, 蔡英文 總統及副總統賴清德共同接見「全國NGOs環境會議」代表團體。...
總統當選人 賴清德 將於5月20日上任,首任 內閣 人事也持續布局中,賴清德已於4月10日上午公布首波內閣名單。 民進黨...
蔡政府執政8年,電力不穩可能搞掉5位財經高層。但是台電總座王耀庭要辭職,不管台電內部或是外部,都認為要負責的人不是他,畢竟王耀庭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