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永續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環境的日益惡化,節能減碳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已成為地球公民最重要的議題。

背景說明

全球氣候的變遷,異常天候如颱風、地震、水災等已超出過去預防的思維,再加上能源供需受限,碳排放造成臭氧層變異,綠能開發刻不容緩,2020澳洲大火更為全世界所警惕,環境開發與保護應重新檢討,人與環境共存的新世界。

基金會自民國79年成立河川保護小組以來,即針對環境變化趨勢,舉辦不同主題的研討會,建立政府、學者與民間對話的平台,長期關懷追蹤台灣國土規劃及河川治理等課題。期望將過去以經濟掛帥為導向,漫無節制的開發,改變為以生態環境為基礎的永續發展,才能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嚴峻考驗。

活動照片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相關文章

全球的氣溫不斷飆升,為了降溫大家只好拼命開冷氣,然而冷氣排放會導致全球暖化加劇,造成惡性循環。近日,全球數十個國家包括中國、印度及美國,正在磋商「全球冷氣承諾」(Global Cooling Pledge),計劃在2050年前,將冷氣相關排放量減少68%以上,這項承諾將於第28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中正式宣布。

歐盟執委會 3 日提出先進半導體、生物科技、人工智慧、量子科技四大「最敏感且急迫」科技,盼優先取得成員國共識以評估風險及因應。

聯合國保護世界海洋多樣性的公海條約(High Seas Treaty)今天獲得67個國家簽署,往扭轉過度捕撈等人類活動對脆弱海洋生態造成的破壞再邁進一步。這項保護公海生物多樣性的全球協議經多年討論,終在今年3月達成共識,在6月由聯合國正式通過;各界認為要實現在2030年前保護全球30%的海洋和陸地,即「30x30」目標,「公海條約」至關重要。

持續不斷的戰爭、極端氣候、出口限制等因素造成糧食通膨的警告燈全亮,為了控制糧食不安加劇和價格上漲,世界可以做些什麼?

為期兩天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10日落幕,東道主印度總理莫迪宣布參與國家領袖9日已就聯合聲明達成共識。該聲明並未直接批評俄羅斯出兵烏克蘭,而是呼籲各國應避免使用武力侵占他國領土,令烏克蘭回應「這並不值得驕傲」。 各國在氣候議題方面亦分歧嚴重,最終聲明並未承諾放棄所有化石燃料。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核汙水24日開始排入海洋,日本環境省27日說,海水樣本檢測沒有發現放射性物質,意味著放射性物質水平在安全範圍內。不過,約500名來自日本各地民眾以及部分日本在野黨議員,在福島磐城海邊集會要求停止核汙水排海,包括韓國4名國會議員同日也前往福島參加,一同向日本抗議。

在本國漁民及鄰國的反對、質疑聲浪中,日本福島核廢水仍確定於本月24日排放入海。在國際環境法對含輻射核廢水尚無一套清晰的規則可循時,日本政府如能依據預警原則在國際環境公約等平台上多進行善意溝通,並採行國際通行的環境事先諮商、環評、甚至爭端與救濟之機制等措施,相信對福島核廢水排放入海的爭議及解決會有正向作用與意義。

日本政府今天宣布8月24日起,將福島第一核電廠含氚核廢水排放入海。由於此項排放計畫長達數十年,綠色和平認為,台灣水產首當其衝,政府必須就核廢水為漁業監測、檢測,以及在賠償安排上與日本當局交涉;全國廢核行動平台則表示,日本不顧各國漁民反對及國際呼籲,令人遺憾與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