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中國崛起對台灣衝擊加劇,台灣長期被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未來兩岸若缺乏溝通共識,將面臨更嚴峻挑戰。
中國崛起,不論其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的實力,都已對全球造成衝擊。 面對全球政經版圖的變化,去全球化聲浪不斷,歐、美、日、俄等大國積極進行區域經濟與戰略布局,南亞、中亞各國也都捲入大國角力中。台灣和大陸一水之隔,經貿依存度高,雙方經濟層面既競爭又合作,中國崛起,台灣該必須認真看待、面對與了解,籌謀因應之道。
殷乃平
鄭崇華
王伯元
朱雲漢
左起趙政岷、薛琦、邱正雄、余範英、許嘉棟、朱雲漢、陳添枝、黃榮村、林聖芬
許嘉棟
陳添枝
薛琦
中國大陸昨天晚間宣布,從25日起停止執行對原產台灣的34項農產品免徵進口關稅政策。在中國大陸發展的台商擔憂,未來兩岸在持續無法溝通下,大陸會再針對其他項目產品課稅。
為解決勞動力逐漸減少問題,穩定整體經濟活力,大陸13日推出「漸進式延退政策」,自2025年元旦起,用15年時間,逐步將男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從原本60週歲延遲到63週歲,女職工則從原本50週歲、55週歲(幹部),分別延遲到55週歲、58週歲。本次調整也是大陸職工法定退休年齡自1950年代確定後,70年來首次調整。
經濟成長動能流失、景氣持續低迷下,大陸14日公布的8月份消費、工業、投資、房地產等經濟數據持續放緩,不僅遜於預期且較7月下挫。專家表示,「金九銀十」旺季前夕,大陸經濟增長放緩將進一步惡化,若要走出通縮壓力,需有更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措施。
大陸國家統計局將於14日發布8月份經濟數據。機構分析,8月以來政策效應進一步釋放,工業需求逐步復甦,但 整體經濟下行壓力猶存,國內有效需求不足依舊,居民消費潛力有待進一步釋放。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院長連平並表示,今年投資、消費、物價、就業、收入、信貸、理財和股市的疲軟現象,除市場信心不足和預期不穩外,背後主因還是房地產。
2024地緣政治高峰論壇11日邀請到前新加坡駐聯合國大使、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創院院長 馬凱 碩、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做專題演講。馬凱碩形容,美國前總統 川普 是一名生意人,若再度當選美國總統,台灣作為美中競局下的一枚棋子,很有可能被輕易犧牲;他也呼籲台灣不要輕易推動台獨。
大陸統計局9日公布,8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0.6%,雖較7月擴大0.1個百分點、創下6個月新高,但仍略低於預期。另外,8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減1.8%,遜於預期的年減1.4%並創4個月新低,CPI與PPI的低迷表現,亦加劇市場對大陸通縮的憂慮。
大陸為挺經濟,擬繼續放寬貨幣政策。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5日直言,目前金融機構平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約為7%,還有下調空間。機構預期,人行最快本月就會降準。
由進駐中國的日本企業組成的中國日本商會8月30日公佈了針對會員企業實施的景氣與業務環境問卷調查結果。對於2024年的中國景氣預期,回答與上年相比趨於「惡化」和「略有惡化」的企業合計達到60%,相較於5月公佈的上次調查(50%)增加10個百分點。
返回議題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