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經濟/舊經濟包袱 習近平不敢置之不理
美國經濟數據走軟,促使聯準會(Fed)採取決定性的降息行動以支持成長。中國大陸經濟數據似乎比美國更弱,國家主席習近平卻似乎不以為意,令投資機構大惑不解。但上月底官方「火箭砲」式的刺激措施,顯見習近平已不願再任憑事態發展下去。
下修MLF利率 擴大財政支持
翌日,央行果然下修一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幅度創出紀錄。政府也罕見宣布向困難群體發放現金補助,並提出向部分失業畢業生提供新的補貼。
周四,由24人組成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習近平的帶頭下,進一步做了力挺經濟成長的表態,允諾擴大財政支持力度,並首次承諾要令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會議還披露要以促消費為新的關注點,稱「要回應群眾關切」。
上述一連串的政策聲明表明大陸官方經濟的管理模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近年來,習近平將國家安全和降低金融風險列為優先,並展現願意犧牲一定的成長,來讓經濟更獨立於愈發敵對的美國。
「本周顯示,說習近平不在乎經濟,或是對政治目標完全意識形態化,這樣的說法不正確,」 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的中國分析中心研究員Neil Thomas表示。「他需要基本的經濟成長水平,來維持社會穩定、構建國際影響力,並實現民族復興。」
火箭砲式政策 降低金融風險
這可能需要重大的財政火力,─旦推出,將進入「火箭砲」式政策的範疇。中央政治局雖然沒有就擴大政府開支做詳細說明,但路透報導,財政部計劃今年發行價值2,840億美元的特別國債,其中一半用於促進消費。
在大陸國慶前向特困群眾發放補助的做法,代表政策向社會支出傾斜。「領導層對於支持需求端的想法發生了略微的改變,」歐亞集團的高級分析師高級分析師邱達明(Dominic Chiu)表示,現在看到「拐點」出現還為時尚早。
雖然政策組合拳令人鼓舞,但中國政府7月還承諾要讓「高質量發展」成為政策優先,意在依賴先進製造業促進成長。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中國政治經濟學教授洪源遠表示,領導層充其量只是承認,房地產崩盤及其對消費的影響不容忽視。
「他們認識到,不能僅僅加碼關注光鮮亮麗的新經濟,而對舊經濟留下的包袱置之不理,」她表示。「如果舊經濟過快頹靡,將不可避免地遏制新經濟的崛起。」
一些地方政府近年來因為賣地收入枯竭,人事支出面臨挑戰。金融業與國有企業由於薪資封頂,使所得及就業預期惡化。摩根大通首席中國經濟學者朱海濱在報告中指出,「中國消費復甦的最大威脅,在於所得預期弱化,消費者信心受到侵蝕,以及降等消費的新趨勢」。
所得預期弱化 侵蝕消費信心
在貨幣政策方面,大陸的體制與已開發國家截然不同。各國央行主要政策工具是降息及購買公債;而中國則由國有銀行主導金融體系接受官方的指導,來擴張或緊縮信用供給,官員能夠左右公司債及股票發行。因此衡量大陸貨幣政策立場的指標被稱為「中國信用動能」指標,亦即所有貸款、負債及股票發行的總額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在2007-09年金融海嘯,2012-12年大陸成長減緩,以及2020年疫情爆發時,貨幣政策都大幅擴張。但今年以來,信用動能持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