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中國崛起對台灣衝擊加劇,台灣長期被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未來兩岸若缺乏溝通共識,將面臨更嚴峻挑戰。
中國崛起,不論其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的實力,都已對全球造成衝擊。 面對全球政經版圖的變化,去全球化聲浪不斷,歐、美、日、俄等大國積極進行區域經濟與戰略布局,南亞、中亞各國也都捲入大國角力中。台灣和大陸一水之隔,經貿依存度高,雙方經濟層面既競爭又合作,中國崛起,台灣該必須認真看待、面對與了解,籌謀因應之道。
殷乃平
鄭崇華
王伯元
朱雲漢
左起趙政岷、薛琦、邱正雄、余範英、許嘉棟、朱雲漢、陳添枝、黃榮村、林聖芬
許嘉棟
陳添枝
薛琦
大陸製造業活動連續3個月陷入收縮,大陸統計局31日公布,7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降至49.4,比6月略降0.1個百分點,符合預期。香港信報報導,從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PMI為50.5,比6月升0.4個百分點;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49.4和46.7,比6月下降0.4和0.7個百分點。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審議《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7月18日下午,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罕見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以往會議地點通常爲京西賓館)召開第二次全體會議,透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下稱《決定》)和全會公報,習近平總書記發表講話。全會公報倒數第8段至第5段具體部署了下半年工作任務,內容應來自習近平的講話摘要。當天下午,新華社受權發佈全會公報,21日下午又受權發佈全會《決定》。梳理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大致有四個定心丸、八個亮點、四個冷門。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7月22日進一步降息。此舉是按照擴大內需的方針採取了行動,但降幅僅為0.1%。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和銀行獲利的惡化正在讓貨幣寬鬆的空間縮小,從中似乎可以看到中國人民銀行的困境。
中國共産黨重要會議-第20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三中全會)於18日閉幕,確認了以國營企業為支柱實現成長的方針,同時還提出強化供應鏈的方針。 三中全會主要是審議經濟政策問題。 18日公佈的公報可以説是2022年秋季黨代會形成的領導體制首次提出的中長期經濟運營框架。
新華社21日下午發布 中共 中央總書記 習近平 關於《中共中央關於進壹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的說明。針對這次「決定」起草背景, 習近平稱,中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 風險 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 在關於確定全會議題的考慮方面,習近平提出主要考慮之一是「應對重大風險挑戰、推動黨和國家事業行穩致遠的迫切需要」。
習近平稱,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全新的事業,...
中共 三中全會閉幕並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簡稱「決定」)。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長劉孟俊19日表示,三中全會後大陸仍面臨人口老齡化、環境保護強化、國際環境挑戰增加不確定性三大挑戰。至於大陸近期擴大成熟製程晶片產能,未來會發生產能過剩對全球造成威脅。
劉孟俊在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舉辦的「解析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座談會」上指出,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HS Markit預測,...
新華社報道,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今日(18日)閉幕,會議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路透引述官方發布的採訪通知,中共中央將於周五(19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和解讀三中全會精神。
返回議題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