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央經濟會議傳今召開 陸學者:聚焦防通縮
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經會)傳將於今日起召開,外界矚目將如何部署二○二五年經濟工作。大陸經濟學家盤和林認為,九月官方曾推出一輪房市股市救市政策,但物價仍然走低,說明「防通縮」將是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
大陸周一公布十一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按年上漲百分之○點二,低於市場預期,增速也寫下五個月新低,顯示北京近期振興經濟需求的成效有限。
香港星島日報引述盤和林指出,上述數據說明,防通縮將是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他認為,大陸正在進入新一輪政策刺激周期,相信本輪經濟刺激力度「不會低於二○○八年那次」。為應對全球金融海嘯,大陸二○○八年曾頒布總規模達四兆元人民幣的擴大內需刺激方案,占當年GDP比重超過百分之十。
同於周一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被視為中經會前的「吹風會」,其中提出要實施更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充實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引起陸港媒與外媒同步高度關注。
自二○一一年以來,大陸長期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基調,但事實上,自二○二○年疫情後,大陸就已實質開啟貨幣政策的寬鬆周期,並創設了多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如今則明確將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央視「玉淵譚天」報導,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王晉斌表示,這一轉變是大陸經濟遇到「一些挑戰和困難」所致,比如有效需求不足、物價偏低、房地產明顯下滑、地方政府債務等壓力,加上全球經濟的不穩定因素增加。在這種內外背景條件下,高層於是提出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的政策目標。
上海第一財經引述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指出,明年貨幣政策將持續降準、降息的同時,人行將增加購買國債和買斷式逆回購等超常規寬鬆政策。亦有業內人士分析,會議提出「加強超常規逆週期政策調節」,這是重大會議首次提到「超常規」三個字,或表明後續政策的舉措將更加多元化。內需擴張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後續促消費政策的範圍和力道均可增加。
延伸閱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夕,官媒喊話 陸今年GDP成長 有信心增5%
中央政治局會議9日召開後,市場預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最快將於11日登場。近日包括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大陸官媒皆發文評論,強調隨著刺激政策逐步收效,經濟回升趨勢漸穩,有信心達成今年GDP增長5%左右的目標。
新華社3日起連續發表六篇「當前中國經濟問答」系列文章,提出大陸房市正在回暖,且財政赤字和舉債空間仍有較大調整空間,經濟回穩可期。人民日報9日撰文指出,今年前三季GDP增長4.8%,隨著9月增量政策持續顯效,經濟保持回升態勢,強調「有充足信心實現今年經濟增長目標」。
該文指出,市場是最稀缺的資源,14億多中國人民整體邁入現代化,代表形成一個超過現有已開發規模總和的巨大市場,在新發展格局下,中國市場潛力將充分激發,為世界各國創造更多需求,「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廣闊的國內市場都是我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有力保障」。
相較之下,財經界對大陸經濟看法較為保守。綜合外媒報導,國際信評機構惠譽9日下調大陸GDP增長預測,將2025年預測從4.5%下調至4.3%,2026年從9月份預計的4.3%下調至4%。惠譽表示,大陸房市出現初步回穩跡象,但仍面臨持續下滑風險。此外,預計美國從大陸進口商品的實際關稅稅率,將從約10%增至約35%。
渣打9日公布2025年宏觀經濟預測報告,預期2025年大陸GDP增長4.5%,官方為應對潛在的貿易戰影響,將推出更多經濟刺激措施及穩定房地產政策。渣打預期,大陸明年將降準2碼,並於明年上半年調降7天期逆回購利率20個基本點,為市場注入更多流動性。人民幣匯率方面,該行預期明年不會大幅貶值,人民幣兌美元匯價將在7.3元~7.35元區間震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