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中國崛起對台灣衝擊加劇,台灣長期被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未來兩岸若缺乏溝通共識,將面臨更嚴峻挑戰。
中國崛起,不論其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的實力,都已對全球造成衝擊。 面對全球政經版圖的變化,去全球化聲浪不斷,歐、美、日、俄等大國積極進行區域經濟與戰略布局,南亞、中亞各國也都捲入大國角力中。台灣和大陸一水之隔,經貿依存度高,雙方經濟層面既競爭又合作,中國崛起,台灣該必須認真看待、面對與了解,籌謀因應之道。
殷乃平
鄭崇華
王伯元
朱雲漢
左起趙政岷、薛琦、邱正雄、余範英、許嘉棟、朱雲漢、陳添枝、黃榮村、林聖芬
許嘉棟
陳添枝
薛琦
中共 「三中全會」將於18日結束,而會議是否有提振經濟等有關措施,引發關注。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兼代理院長王健全認為,大陸整體改革基本是走在社會改革、左傾政策跟共同富裕等方面。他分析,大陸接下來會面臨5至10年的結構調整,未來10年其經濟活力也會慢慢降低。 他提醒,若大陸經濟持續弱化對台灣經濟和 台商 會造成衝擊,尤其台灣許多傳產仍以大陸為主要市場,台灣必須分散生產代工基地的市場。
國策院18日上午舉辦「...
繼上周大陸對台軍演後,大陸財政部昨(31)日公告,自6月15日起,對原產於台灣的石化、紡織、機械、鋼鐵及金屬、運輸工具等134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協定稅率,按大陸現行有關規定執行。
中國對台軍演,恐再使台海局勢陷入動盪。解放軍東部戰區昨宣布23日連兩日在台灣周邊展開「聯合利劍-2024A」軍演,海陸空火箭軍全出動,並首次將金馬外島劃入演習範圍,福建海警艦艇當天進入烏坵的「限制水域」演練綜合執法,強調這是對「台獨」分裂勢力謀獨行徑的有力懲戒,對外部勢力干涉挑釁的嚴重警告。
台灣總統賴清德週一宣誓就職,誓言要在面對中國壓力和海外戰爭肆虐的情況下保持台灣民主的安全,這些壓力和紛爭給西方的持久力帶來了不確定性。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今天上午9時宣誓就職,賴清德將發表就職演說,聚焦3部分包括:秉持人民利益至上,國家優先對應國會新局;結合民主盟友,持續擔當區域和平穩定的貢獻者;不卑不亢維持現狀,追求兩岸和平共榮。
由余紀忠文教基金會主辦的「前進新國會,開拓新局」系列活動,今天(16日)舉辦「新政府與兩岸關係新局面?」研討會,探討520新政府上台之際,如何打破框架,走出一條穩健、解決危機的道路。主持人政治大學新聞系兼任教授郭力昕表示,過去這一陣子兩岸關係非常緊繃,如果兩岸政府不願意交流,至少兩岸知識分子要理性交流,且此時格外有必要。
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率團出訪中國,傅崐萁今天表示,此行順利完成「兩岸和平破冰」、「兩岸觀光全面開啟」、「台灣農漁產品拓展市場」等主要任務,是國民黨的一小步,兩岸斷線8年後的一大步,國民黨團傾聽民意,勇敢承擔,不會憂讒畏譏。
兩岸開放觀光出現轉機,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稍早於「馬習二會」上釋出恢復兩岸旅遊交流善意後,大陸國台辦24日指出,陸方將採取積極措施,推動包括旅遊在內的兩岸各領域合作。
返回議題列表